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8240期 >> 003版 聚焦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编辑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有福之州·对话未来”之“院士峰会行”侧记

本报记者 蒋雅琛 林瑞琪 孙漫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邹家骅摄

2021.04.25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院士峰会行活动现场。(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邹家骅摄)

  白墙黛瓦,枕水人家。当清风穿过古老街巷,吹开千树春花,福州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峰会时间”。

  24日晚,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重要活动之一——“有福之州·对话未来”之“院士峰会行”活动在三坊七巷水榭戏台举行。本届“院士峰会行”以“强化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为主题,探索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台上数字“强音”绕梁,台下听众深受启发,国内近20位院士、教授学者、政企精英相聚一堂,在这里启迪思想、谋求共识,为数字福州产业升级把脉,探寻应对挑战之道,为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聚焦:人才培育与科技创新

  “院士峰会行”活动上半场的主题是“人才培育与科技创新”。如何建立适宜的人才对接跨界流通机制,让数字企业在政府、企业、高校之间实现有效顺畅活动?如何建立有效完善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高校之间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协同?福建科学城应该如何做好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对话,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应该“脱虚向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

  张军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两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数字经济应该“脱虚向实”,更加重视新技术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真正把产业数字化带动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重塑课程体系和专业,将软硬件融合起来,将学术和产业结合起来。在产业发展方面,他建议尽快解决物联网、传感器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大学也要“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

  陈杰提出,大学需要顺应数字化转型需求,主动转型发展,为数字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他认为,数字中国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分别是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政府,其中数字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学还可以在全民普及数字信息技术等方面作出贡献。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推进“新工科”改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

  金东寒引入“新工科”概念畅谈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在他看来,“新工科”改革正是响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产业发展建专业,专业的建设一定要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技术发展改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为能力提升建方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新工科”打破以往课程的“分割式”教学,将十几门课整合起来,设计一个项目来培养人才,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创新源于大量的学习

  ——中科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在童庆禧看来,创新源于大量的学习,这需要老师的引导,更少不了对知识的渴望。他表示,要利用数字化教育的“跨界”与“远程”,拓宽学习者的思路,帮助人才获得大量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同时,通过教育引导,培养人才的思想积极性,发挥创新想象力,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助推科学技术创新。在培养知识兴趣方面,可以开展竞赛或辩论等活动,让大家在参与中提升对科学、对技术的兴趣。

  教育要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林惠民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林惠民长期关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相关议题。他强调,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关键基础在于人才,然而在这一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却没有明显优势。中国人不是没有创新的基因,而是需要整个教育体制共同推动创新意识的培育。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动员社会力量,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更加重视素质教育。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利用高校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福州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心晨

  王心晨对福建科学城的建设尤为关注。他说,要注重科学城的“外涵”培养,重视软环境建设,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吸引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此外,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将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起来,从产业的角度、项目的角度,充分利用好高校独有的教育资源、研究资源,将人才、产业、项目等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聚焦: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

  当前,福州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致力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峰会启幕,院士云集,他们对于数字福州发展有何建议?让我们一起走进“院士峰会行”下半场活动。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围绕产品走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北京大学教授、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

  杨学山认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走向数字技术的必经环节,技术要持续发展,必须落到产品上。数字产业化的部分行业门槛很高,但是产业数字化却可以百花齐放。福州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不仅要看到今天发展的闪光点,更要看到满足走向2035年远景目标发展需要的各类产品,围绕产品这个目标,走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思想理念先行是数字化转型“第一课”

  ——中科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

  谈及数字化发展趋势,梅宏表示,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当前的发展大势。然而面对转型,业界尚存顾虑:不想转、不敢转,或是不会转。他认为,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完成一次“范式变迁”。梅宏说,思想理念先行是数字化转型中各行各业必修的“第一课”,要站在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完成思想变化,才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技术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

  ——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所长郭华东

  郭华东十分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他认为,数字技术带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又孕育了众多数字技术的形成,如今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以数字孪生技术为例,他建议,建设数字福州,要真正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让这项技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才能加速转型升级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周成虎

  周成虎认为,数字经济并不能“独木成林”,必须依托科技创新这个助推器,才能在转型升级的赛道上“跑步前进”。以数字福建为例,福建必须积极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强化科技制造的相关工作,让传统产业实现升级,用新业态搞活新经济。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石勇

  什么叫数字经济?石勇的答案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收集、处理、挖掘、发现,实现资源的最佳匹配,助推经济高速发展。他表示,在时下火爆的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基础。收集大数据后怎么用?他认为,应结合“十四五”规划,利用大数据助推数字中国建设。对于要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的福州,他建议,可以借鉴浙江经验,将大数据做成“一把手工程”,发挥各级各部门合力,推进数据更好地管理和应用。

  

  畅谈数字技术创新 把脉数字经济发展

  

  不要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华为战略与产业发展副总裁肖然

  在肖然看来,数字经济并非一个虚拟化的概念,在推动“数字”发展时,要去透视其最终目标,不要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他表示,若要让数字技术发挥作用,不应只着眼于技术本身,最终还是要回到经济场景的价值中,因为数字经济意味着会有一些新的数字治理模式,这些模式能够真正有效地在数字经济里面形成一个新的商业闭环,让技术发挥作用。

(全文共3088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