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8917期 >> 005版 民生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海边渔村展现“鲍”发力 院士之乡扩大“朋友圈” 侯官文化“走”上村墙 滨海大通道江湾至松皋段公路开建 元洪丰大中国鲍鱼城 有望上半年开业 渭南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榕举行 编辑


海边渔村展现“鲍”发力


罗源县牛澳村立足优势产业探索振兴新路

本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黄益辉

2023.03.03

  

  海边渔村展现“鲍”发力

  

  鲍鱼养殖户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收鲍鱼喽!”2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吆喝,一艘艘满载鲍鱼的渔船驶来,罗源县碧里乡牛澳码头顿时繁忙起来,工人们将渔船上的一箱箱鲍鱼用传送带运到早已等候多时的活鲜运输车上。当天下午,这些鲍鱼将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立足鲍鱼优势产业,牛澳村这个海边的小渔村正展现出十足“鲍”发力。

  供销两旺

  年产值超亿元

  “我们特意从马尾赶来,就是为了能收上当天第一波鲍鱼。”昨日,名成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一家批发档口的林先生一大早赶到牛澳码头。

  牛澳湾在罗源湾口附近,这里潮流复转,饵料丰富,适合鲍鱼栖息和繁衍。当地产出的牛澳鲍鱼肉质肥厚鲜美,因鲜活程度高而备受全国各地的“老饕”们喜爱。“最近一段时间正是牛澳鲍鱼开始上市的季节,我每天都要赶早来收鲍鱼。一箱鲍鱼5公斤,我这一车可以装500箱鲍鱼,下午就发往全国各地。”林先生说。

  “这些天来收鲍鱼的车越来越多,今天有八九辆活鲜车进场。等下个月,就要提前预约才能进码头了。”牛澳码头的负责人陈义忠一边指挥运输车排队停好,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当日码头的出货情况。牛澳码头是牛澳、濂澳和吉壁等村海上养殖户的出海上岸点。“冬天淡季的时候,码头运输工有十多人,等过一段时间可能要三四十人还不够。”陈义忠说。

  牛澳村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常住人口约500人,是个家家养水产、户户皆有船的渔村。“村民以海水产品养殖为主,其中鲍鱼养殖有800多亩,60万笼,村里从事鲍鱼养殖的超过40户,带动就业超500人。”牛澳村党支部书记陈义昌介绍,全村年出产鲍鱼2600吨,产值超1.5亿元。去年11月,牛澳村鲍鱼养殖获评2022年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5G进村

  智慧养殖节本增效

  “自从5G进村,咱鲍鱼养殖也更‘智慧’了。”牛澳村养殖户陈义福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渔排上的实时情况。以前他每天都要去渔排几趟,现在信号覆盖到了渔排上,无论在哪里,都能打开手机查看监控实时情况,大大节约了巡视时间和人力成本。“去年,我养了2000多笼鲍鱼,收入还不错,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据介绍,去年6月,碧里乡和中国电信合作,为牛澳村开通了5G基站,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提供党建教育、宣传和风浪预警等服务,实现基层治理数字化。

  “原来用广播播放紧急通知,村民在渔排或村外就接收不到。现在用服务平台,一键就能拨通全村村民电话。”陈义昌说,有了稳定的信号,村里还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了14个AI探头,能实时监控全村情况,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此外,渔船也接入了北斗智慧乡镇渔船定位系统,能实时定位渔船位置,为风浪预警和海上救援提供了便利。

  文旅结合

  打造渔港风情特色小镇

  碧海蓝天、阳光沙滩、鹭鸟翱翔、归帆点点……春日的牛澳湾绘就了一幅美丽的渔港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牛澳沙滩作为罗源湾面积最大的沙滩,因砂砾幼细、色泽金黄,被称为罗源的“马尔代夫”,近年来,已在众多自媒体中“出圈”,成为网红沙滩。

  “一到周末,就有很多游人来打卡。”碧里乡副乡长陈重桥介绍,牛澳村立足地理、生态优势,坚持以农带旅、以旅兴农,旅游、农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引进了牛澳湾休闲渔业旅游开发综合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由福建牛澳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拟建成以牛澳湾休闲渔业旅游开发综合项目建设为主体,融合牛澳湾滨海旅游度假综合体、休闲渔业众创空间、牛澳外湾渔业养殖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南洋养老院开发建设等于一体的渔港风情特色小镇,打造渔旅结合的4A滨海旅游度假区。

  “今年,我们计划完成南洋养老院用地土地出让和一些基础建设工作,休闲旅游中心区及休闲渔港的勘测、设计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中。”陈重桥说。

(全文共1582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