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150期 >> 001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造伟力 做强海洋科创平台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海上福州 逐浪前行 菌菇新旅程 市场新动向 “闽江之心”红色教育示范区研学和预约平台上线 乡音连两岸 童声话同源 福州高新区园区标准化建设 拿下两个全省专项第一 编辑


菌菇新旅程 市场新动向


——第四届食用菌产业博览会观察

本报记者 蒋雅琛 蓝瑜萍

2023.10.22

  

  菌菇新旅程 市场新动向

  

  客商与参展商交流食用菌机械包装合作事宜。本报记者 郑帅摄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昨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食用菌产业博览会上,一朵朵鲜嫩的菌菇似乎在向人们深情讲述自己的梦想。

  现场,超20个食用菌主产基地纷纷亮出特色,古田银耳、罗源秀珍菇、随州香菇、邹城蘑菇、宝丰珍稀菌……这些菌菇以家乡命名,却志在四方。随着展商一次次的握手、一场场的交流,它们将走出深山,奔赴城市、远方、海外,开启一段崭新旅程。

  穿梭闽东北 协作新体验

  在古田展区,银耳是标志性的存在。一簇簇银耳通体雪白、状若牡丹。作为我国袋装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古田银耳去年产量达38.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规模如此庞大,它们去向何方?产品包装盒揭晓了答案。

  记者拿起一款银耳多糖产品,发现制造商竟是来自长乐的企业福建宏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主任张琪辉介绍,在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牵线搭桥下,古田银耳栽培企业与宏泰莱建立了合作关系,初期共同研发,目前定向栽培银耳。“我们以改良配方等方式提高银耳内多糖的含量,同时加强管理使其达到有机绿色的标准,然后由宏泰莱进行深加工,提取多糖,提高产品附加值。”现场,张琪辉忙着与新老客户洽谈合作,不少客商都表现出对这款产品的兴趣。

  古田种植、长乐制造,这款银耳多糖产品是菌菇领域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产业协作的代表。记者在菌博会现场发现,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内,协作方式还有许多,比如福建亲家菇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看中了福州完善的供应体系,在南通镇建立了供应链中心,面积有一两千平方米。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还在考察福州其他地区的物流中心,可能还要建立新的仓库。

  闽宁一线牵 山海共奔赴

  花菇、茶树菇、黑木耳……连日来,宁夏六盘山特产展位吸引很多观众和客商驻足。“这是产自宁夏固原的菌菇,不少栽培技术都源于福建。”展位负责人介绍。

  两年前,一部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让许多观众了解了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食用菌仍是固原等地十分看好的产业。今年初,来自罗源县的菌菇“土专家”朱传良应邀前往固原市泾源县,带去平菇、黑木耳等品种及种植技术。他坚守在基地里,成功种出泾源今年第一批菌菇。“夏季福建热得出不了菇时,固原的气温合适,能够优势互补,填补市场空白,为固原菇农开辟增收新路子。”

  小小菌菇,跨越山海,正在宁夏“大显身手”。作为闽宁协作下的重要成果,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的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日产各类鲜菇5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示范园积极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宁夏大学等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建立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展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让小菌菇在宁夏撑起更多“致富伞”。

  跨国拓蓝海 延伸产业链

  “国外对绣球菌产品的需求很旺盛,我们每年的销量都有一定的增长。”亮相福州馆的福建容益菌业,拥有全市最大的绣球菌生产基地。展位相关负责人黄洁介绍,产品销售方面,出口比重约有一成。“每个国家的喜好不同,比如美国和荷兰偏向鲜品,韩国偏向干品,他们会进一步提取绣球菌里的成分,加工成护肤品、饮料等,然后投向消费市场。”

  在一次次跨国交流合作中,容益菌业也在不断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将加大对菌类衍生品的开发力度,继续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国内食用菌加工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涉及用地、厂房、设备、研发团队等多要素投入,不少一产起家的食用菌企业望而却步。不过,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公司正在布局下游产业,深加工厂房也在加紧建设中。”黄洁说。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不少菌企表达了对当前形势下出口环境变化、需求减少的担忧。一家来自尤溪的展商表示,近年来公司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地的产品量减少了近一半,“我们正在调整国内外的销售比重,开始将更多注意力转回国内市场,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希望借菌博会的契机,多学习、多交流,拓宽思路,开拓一片新蓝海。”

(全文共1686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