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358期 >> 002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全市“建强堡垒”专项行动工作交流会在闽侯县召开 社会事务进校园 白名单将公布 福马“同城生活圈” 先行先试10条措施发布 三代台胞“登陆” 有福之州成故乡 “客厅”会友忙 合作谋发展 相伴三十载 融合创未来 编辑


“客厅”会友忙 合作谋发展


本报记者 孙漫

2024.05.17

  

  “客厅”会友忙 合作谋发展

  

  供需交流分享会现场。本报记者 郑帅摄

  “我们秦皇岛,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我们是北方第一个由单个城市独立承建的国家级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我们这里有占地2500亩的自有茶山……”昨日下午,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里,掌声笑声不断,洽谈气氛热烈。

  作为本届海交会的首场线下供需交流分享会,在3个不同主题的分享中,7家友好城市政府单位、5家大陆企业与6家台企“变身”推介嘉宾,在“两岸共享会客厅”里畅所欲言,向320多名专业观众介绍招商环境、惠台政策以及自身优势产品。这座供需对接桥梁,展现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双向奔赴。

  城市组团来推介

  一场友好城市推介会拉开分享会的序幕,秦皇岛、济南、银川、林芝等城市的“推介官”悉数登场。

  “我们秦皇岛团队连续多年参加海交会,我今年是第一次来,深切感受到两岸经贸与文化交融的密切,福建尤其是福州这座城市所体现的开放与包容,以及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探索,都非常值得北方城市学习借鉴。”河北省秦皇岛市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高凡点赞说,希望通过海交会,把生命健康、文体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秦皇岛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向更多闽商、台商推介。

  同样是第一次参加海交会,山东省济南市济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菊笑着说:“闽江夜游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福州的魅力。”她说自己要推介的是北方第一个由单个城市独立承建的国家级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那里有一流营商环境,“借着海交会,热情邀请大家来做客”。

  融合发展故事多

  农特产品(茶叶)推介会上,福建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推广部经理李卍平和许多台湾优秀茶农在永福镇扎根种茶的故事让人动容。

  “永福镇纬度、山地气候、产业与台湾阿里山相近,老一辈台农在这里安营扎寨,我们‘台二代’也留了下来。”李卍平说,“作为台企代表,我乐于和台湾的年轻朋友分享创业故事。现在福建推出的一系列惠台惠企政策举措都很给力,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大陆”。

  一条根、肉松、福鼎肉片……在海峡两岸消费品推介会上,两岸融合发展的号角也响彻全场。

  “我是第十二次来参加海交会了,这是第一次走上推介会舞台,这个模式真的很棒!”作为台胞,鹿谷观光农园总经理张裕源说,企业从在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生产茶叶,到在厦门落地分公司,发展脚步越来越稳。“小儿子是第一次来大陆,我要带他多感受大陆的飞速发展,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这次我们从厦门坐动车来福州,真的方便快捷。”

  金门乡亲王凌卿作为王大夫一条根股份有限公司的营运长,用“震撼”和“珍惜”来形容自己的“海交会之旅”。“两岸同源‘一条根’,历经30年发展,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久负盛名的综合性经贸交流活动,期待两岸商贸往来有更广阔的前景。”

  两岸携手唱新曲

  紧紧围绕“深化两岸融合 建设第一家园”主题,本届海交会打造了多场“线上+线下”的供需交流分享会。

  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以“两岸共享会客厅”为理念打造的450平方米舞台区域,面向参会的台胞台企、友好城市政府团组成员单位及大陆企业开放,并广泛邀请海峡两岸重要工商团体、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参会,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分享机会。

  会场坐席打破传统,以“一桌四席”茶话会形式布局,实现台上供需分享推介,台下面对面洽谈交流,彰显两岸融合发展主题。

  据会场负责人介绍,17日至18日,这里还将举行以两岸青年创业产品、农特产品(蓝色粮仓)、漳州专场招商以及两岸企业合作签约等为主题的供需交流分享会。

(全文共147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