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694期 >> 004版 民生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榕旅游市场 迎“五一”预订高峰 马尾区医院新院预计明年4月建成 鼓楼庆城社区 开展主题活动 台江电信分公司党支部与宁化街道党工委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乘着地铁 奔向数字生活 数字化列车将“驶入”峰会 解析AI与能源革命融合创新场景 院士最新数字建设成果展将亮相 横屿路口高架桥左幅贯通 编辑

“身处激流时代”系列报道


乘着地铁 奔向数字生活


本报记者 林榕昇

2025.04.18

  

  乘着地铁 奔向数字生活

  

  通过福州地铁指挥控制中心(OCC),工作人员监测列车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原浩摄

  

  昨日上午10时许,游客林楠走进地铁4号线东门站站厅,她一手牵着女儿,一手拖着行李箱,还未腾出手掏手机,无感支付刷脸进站的指示牌便让她眼前一亮。此外,列车预到站、车厢拥挤度、列车温度等信息在地铁车厢内的超宽LCD显示屏上一目了然……从进站到落座,不到5分钟,她们便坐上了开往繁华商圈的地铁。

  女儿在无人驾驶的车头看风景,车厢屏幕上播放着各式数字生活应用场景,林楠不禁感叹:“福州的数字科技感,从地铁开始就扑面而来。”

  除了看得见、摸得到的“黑科技”,地铁的“科技范”还藏在看不见的“天罗地网”里。2023年8月27日,地铁4号线首通段载客运营。作为全省首条采用国际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4号线可实现自动休眠、唤醒,自动出入站,自动开关车门并与站台门联动,自动检车以及自动洗车等功能,适应107个全自动场景运营组织模式。

  在这套先进的全自动驾驶系统中,福州地铁指挥控制中心(OCC)堪称4号线的“最强大脑”。控制中心内的4号线指挥控制平台配备了当前最先进的车辆专家系统,其信息收集及数据处理功能超强,可同时监测上千辆车。连接系统的每列车上分布着15000个监测点,形成了包括障碍物检测装置在内的6大在线智能监测系统。

  这些监测系统如同列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时远程监控列车牵引、制动、辅助系统、空调、车辆自检等信息。一旦障碍物检测装置受到的外力冲击超过设定数值,便会立即触发紧急制动,并将信息迅速发送至控制中心,为列车运行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4号线的顺利运营,不仅代表着福州掌握了轨道交通行业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福州地铁运营分公司线路2中心经理林蓉蓉介绍。

  应对客流高峰,4号线的“黑科技”同样表现出色。车站CCTV具有大客流突变感知、剧烈活动、人脸识别等智能分析功能,实现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当进站闸机人数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设定值,系统会及时触发大客流提醒,值班员确认情况后可迅速启动大客流联动模式,确保车站运营秩序井然。

  乘着福州数字化的东风,福州地铁也在数字化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2024年,福州地铁率先在1号线及4号线部署360动态图像智能检测设备,采用线阵高清成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等前沿技术,可在不停车状态下,对地铁车底、车侧走行部等关键部件进行高清成像,对关键部件缺失、变形、异物等情况实现自动识别报警。

  “360智能检测设备可替代近八成的项点检测工作,不仅大幅减少人工检查的工作量,还辅助实现检修间隔周期的合理延长,全面提升地铁车辆检修的效率与可靠性。”福州地铁运营分公司车辆中心负责人吴方厚说。

  日前,福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技术及应用获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TGMT大数据的信号智能运维系统”案例荣获“第二届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标杆案例。

  眼下,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脚步日益临近,福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各方宾客。在城市的地下,一条条地铁列车宛如灵动的“数字纽带”,将智慧应用的触角延伸到乘车服务的各个环节,带着乘客奔向数字生活。

(全文共1393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