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715期 >> 004版 理论与实践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以铁的纪律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 古交如真金 百炼色不回 新论 在保护中激活历史文化资源 编辑

探索与实践


以铁的纪律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


刘韬

2025.05.09

  

  以铁的纪律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

  

  福州市委巡察机构对全市法院系统开展提级联动交叉巡察。在永泰县驻地,巡察组工作人员查看财务凭证(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举措。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张闪亮的“金色名片”,就在于以刚性制度约束行为、以深刻观念革新思想、以铁的纪律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中央八项规定不仅开启狠抓作风建设,重塑党的形象的新征程,而且以制度性力量改变党风、政风、社风,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体现了我们党通过话语建构、观念引领和制度建设,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治智慧。

  以制度话语划定行为红线

  夯实思想根基

  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度话语简洁明确、务实具体,价值诉求清楚、行为规范明白,自上而下为党员干部划定行为红线。从“轻车简从”到“厉行节约”,从“会所里的歪风”到“节日里的腐败”,看似只涉及具体事情,实则直指“四风”问题要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过典型案例通报、专题纪录片展播等形式,持续强化中央八项规定“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初,有些干部感觉不舒服、不自在,伴随落实更严、执行更细,党员干部逐渐养成习惯、增强定力,思想上强化纪律意识、自觉尊崇纪律,行动上严格执行纪律、坚决维护纪律。这说明制度文本的规范性与约束性升华为党员干部思想的指导性与自觉性,不仅划清党员干部行为边界,而且塑造“作风建设无小事”的政治文化,真正使铁规发力、红线生威。

  以制度引领推动作风建设

  凝聚社会共识

  中央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与群众期盼的深度契合。过去一些干部认为吃喝接待属小事、人情难却是常识,以致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不良风气任其发展终会破坏党群干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立起标杆、作出表率。福州党员干部持续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人民群众在“办事效率提升”“文山会海瘦身”等变化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员的作风正,群众的心气才能顺,党风政风得以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才能向上向好。制度对观念的持续塑造和党员对行为的主动约束深刻互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

  以制度建设促成长效机制

  实现标本兼治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长效。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不仅是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关键要通过配套规章制度(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执行起来。

  作风问题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个别干部变换形式违规吃喝,个别领域用“马上留痕”代替“马上就办”。唯有继续用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才能保障改进作风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高频次宣传教育、常态化监督检查,为的是中央八项规定这一重要党内法规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继续释放更强大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效能,持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以中国智慧提供治理方案

  彰显制度优势

  中央八项规定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国内凝聚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也在国际上树立了执政党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破解自我监督难题的典范。以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为主要代表的国际社会,将中央八项规定视为中国共产党有力管党、从严治党的政党治理新路径。

  中央八项规定蕴含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的统一,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世界其他政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借鉴,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主张、提供中国方案。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作风建设没有暂停键,更无休止符。我们要充分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一流红色学府”建设中见行动见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贡献党校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本文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委托课题成果)

(全文共1935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