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715期 >> 004版 理论与实践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以铁的纪律锻造新时代党的作风 古交如真金 百炼色不回 新论 在保护中激活历史文化资源 编辑


新论



2025.05.09

  仿佛在很多人眼里,“上重点小学—进名牌中学—考‘双一流’大学—找个体面工作—买房结婚生子……”,早就是自己的标准成长模板,甚至成为评价其他青年人是否“成功”的标尺。“三年级最关键”“六年级最重要”“初二是转折”……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少孩子就已进入一场“每一步都要走精准”的既定模式;步入社会,青年群体依然在就业、买房、婚恋、育儿等“人生大事”上“一步不能少,一步不可慢”。有网友对此就打趣道,不是这届年轻人压力大,只是这几座“标准版大山”总还是跨越不过去。成长真的是一道“单选题”吗?“标准轨道”又从何而来?细细推敲,其中既有成功先例的示范,也包含了很多对后来人的期许。但也需正视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取得全方位的发展,青年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变得无比广阔。当代青年面临的情况与前辈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需要多些细心浇灌的“园丁思维”,扭转“单选题”观念,给年轻一代更多包容和理解,让花开花,让树成树。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观念正在进行积极的改变。一些“非典型成功案例”不断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议的话题——“啃老”的饺子导演坐着“冷板凳”,用5年磨出改写世界电影票房史的“哪吒传奇”;英语成绩差、并非标准“学霸”的王兴兴,刻苦钻研多年,成就“杭州小龙”一飞冲天……有人年少出名,也会有人大器晚成;有人虽身患疾病,却能凝聚笔下千钧之力;有人虽资质平平,却也在平凡岗位闪闪发光……成长的路不止一条,青春应有多样的精彩。树立对成功的多样化认定,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创意与努力,这是对青年人的鼓励和肯定。营造公平公正、友好宽松的社会政策环境,给予每一个年轻个体时间与耐心,切实帮助年轻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会看到更多“小龙”腾云而起。成长的路上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精彩。我们期待,新时代的青年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在青春的赛道上书写各自闪耀的篇章。

  ——赵旭(据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今年“五一”假期,堪称“音乐节井喷季”。互联网OTA平台数据显示,全国超23场音乐节轮番上演,不仅覆盖北京、成都等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更多二三线城市也加入了“五一”演唱会的阵营,带动当地酒店预订创新高,部分热门城市酒店预订甚至增加了三四倍。“旅行计划基本围绕演唱会展开”“喜欢的音乐节办到哪,我就去哪玩”……如今,“跟着演出去旅行”不再只是一个口号、一种愿景,而是成为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文旅消费的新趋势。以音乐节、演唱会为代表的演出市场作为高情绪价值的“流量入口”,溢出效应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可达1:4.8,即门票花费1元,同期周边消费4.8元。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早点来、晚点走”,在观演之余再来一场CityWalk,不仅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系列消费,更是将单次观演转化为文旅复合式消费,促进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这种“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的跨城观演行为,激活的文旅消费需求可谓“庞大”——有报告显示,2024年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为64.2%,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吃住行等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一张小小的票根,除了能撕下来作为入场凭证外,还串起了更多消费场景,延长了消费链条,成为撬动文旅消费市场的新支点。眼下,演唱会、音乐节等遍地开花,演出经济持续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升级的新局面。演出阵容仿佛复制粘贴、价格“背刺”但服务缺位等问题常被观众“骂”上热搜。想要稳稳接住演唱会、音乐节带来的流量,看来不能只着眼于演出产品本身。让演出从一次性消费升级为城市文旅的全方位体验,让每一个场景都能成为下一个消费场景的入口,对于各地文旅部门来说,探索“演出+”和“+演出”仍有无限可能。当越来越多的人手持小票根,跨越山海奔赴一座城、探索一座城,一幅幅热闹的消费图景也将随之展开。

  ——唐姝(据5月6日《工人日报》)

  当前具身智能发展迅猛,行业关注度也一路走高。多家相关企业展厅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社会各界对这项未来产业寄予厚望。在一片殷切目光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对发展机遇的珍视、对发展热情的呵护、对产业前景的期待,但要真正让这棵产业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在统筹谋划时多一些前瞻思考,为产业健康成长固本培元,创造良好环境。布局新赛道时要抢抓但不能盲目,避免因缺乏系统规划而导致资金资源浪费。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具身智能产业已有过热迹象,且同质化布局问题较为突出,这将给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打价格战、压降产品质量,给行业带来“一损俱损”的后果。各参与主体在布局未来产业时要引为镜鉴,避免重蹈覆辙。无论地方政府还是经营主体,入局新赛道,都要将自身实际情况与产业发展所需结合起来,找到一条能够突出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而非跟风大干快上。锻造微观个体的特色长项,不仅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格局中保持优势地位,对整个宏观产业来说,也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要素完备、产业链条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除了项目上马前系统规划,前瞻思维还应体现在为产品的落地应用创建完善生态系统上。目前,与具身智能产品适配的生态系统尚不完善,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还缺乏处置对策。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售后维护等配套服务完善上加快进度,共同搭建一个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当下,具身智能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技术攻关接连取得突破,面对加速发展的新产品、新行业,只有在各个环节坚持前瞻思维,才能助力未来产业充分释放发展潜能。

  ——王明昊(据5月6日《经济日报》)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件可发送至电子邮箱fzrbllb@qq.com

(全文共236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