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719期 >> 002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我市工会驿站将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建设 “两马”体育联谊赛 今日开幕 AI人才需求火 就业服务功能多 匠心筑梦 智领未来 “福州造”机器人加速奔跑 招大引强亮点频现 “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编辑


匠心筑梦 智领未来


鼓楼区技能人才培育激活发展新动能

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2025.05.13

  本报讯(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一技成、天下行,匠心聚、百业兴。随着“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鼓楼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育工作,2024年至今累计开展培训1.08万人次,发放补贴超1157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4129名,为区域发展持续输送“硬核”技能力量。

  “‘马兰花’打开了我的认知和眼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鼓楼的马兰花SYB(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学员杜晓东如是说。

  在汽车销售行业深耕多年后,杜晓东的创业之路焕发新生。“受培训启发,我们创新了经营模式,学会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还结合互联网开展服务,扩大了影响力,也提高了销售效率。”

  他口中的“马兰花”,是人社部门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的示范性创业培训项目。

  在“马兰花计划”培训机构——福州市贝纳职业培训学校,机构负责人、马兰花SYB培训讲师陆长巧正在为新一期的创业培训做准备。“在马兰花培训的统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我们需要提前了解每个班级学员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让不同背景的学员都能有所收获。”她说。

  “马兰花”开的同时,鼓楼分层打造的“人才成长阶梯”也结出了成果:1259名企业骨干完成技能升级,4586名城乡劳动者掌握就业“硬本领”,441名学员投身新兴行业特训,264名创业者通过“马兰花计划”扬帆起航,形成“就业有保障、创业有支撑、发展有空间”的良性生态。

  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现代服务等四大领域,鼓楼还创新推出“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模式,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培训63期,培育数字经济等领域专业人才3003人。

  在鼓楼,技能人才培养有政策护航,也有匠心传承,一张传统技艺传承与前沿技术创新的立体网络已然织起。

  石蝉灵动,双翼幻彩,内含一对博古钮印章和八宝印泥。这是一件将螺钿、大漆等传统技艺融入寿山石雕的创新之作。走进为新印钮艺术馆,一件件匠心独运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也是陈为新技能大师工作室,沉淀了陈为新30余年的艺术探索。“我们向公众展示寿山石文化,也希望为年轻一代提供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的机会。”他说,就在上个月,得益于鼓楼区的指导和推荐,该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将继续在技艺上孜孜求索,也会通过举办研讨、展览、培训等,努力让工作室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工匠精神的“传承所”。

  鼓楼不断扩张技能大师工作室版图,也着力构建多层次人才发展通道,去年以来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职业技能提升实训基地各1家,推动1人入选“市级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推荐24名专家参评省市级评审专家,形成“基地孵化+荣誉激励+智库支撑”的立体化培育格局。

  鼓楼正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布局人才培育工程。“我们将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生态优化‘三轮驱动’,持续释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为鼓楼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贡献人才力量。”鼓楼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文共1283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