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306期 >> A06版 闽海神州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棋圣”吴清源:一生中那些重要的相遇(上) 责编

闽籍人物述林


“棋圣”吴清源:一生中那些重要的相遇(上)


方麒

2023.08.20

  吴清源(1914-2014),本名吴泉,字清源。他14岁东渡日本,年仅19岁便运用打破传统的“新布局”对阵日本围棋名手,引起棋界轰动。1939年至1955年的十六年间,他在接连不断的擂争十番棋中,战胜了当时所有日本一流棋士,创造了围棋界的“吴清源时代”,成为当之无愧的“昭和棋圣”。

  70岁引退后,他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并为中日两国友好而不懈奔走。直至2014年,这位百岁老人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

  天才,当然是吴清源之所以成为吴清源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这一百年的人生之中,那些相遇相伴的重要的人,也一步步让吴清源成为了吴清源。

  

  “棋圣”吴清源:一生中那些重要的相遇(上)

  

  少年吴清源。

  围棋启蒙:

  天才诞生之初

  1914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吴清源出生于福州半野轩。

  吴清源的曾祖父吴渶,是“石门吴家”福州支系的始祖。1825年,吴渶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先到福建南平的松溪,再到漳州的漳浦和诏安等地任职教谕,后晋升为漳州府学教授。

  吴渶有三子。长子吴维肃,字伯敬,1850年进士,后供职于清廷刑部,擅书法与印章刻写,其书法承继了晋唐遗风,有“二王”之妙。次子吴维允,字仲翔,1855年通过乡试(咸丰乙卯科亚元),曾在兴化府学任训导,当过南安、莆田等地的教员、行政官,以及肇州、阳山、罗定等地的道台,还曾任广东按察使、福州船政局和广东水师学堂提调、福建盐务道。

  吴渶第三子吴维贞即是吴清源的祖父。

  吴维贞(1831-1903),字叔章,少时遍读经史子集,清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后因沈葆桢举荐,于同治六年(1867年)进入船政局,任支应处委员,此后又先后担任仙游县、凤山县教谕,升任福建福宁府学教授,著有《韵学备参》一书,在当时闽台两地学子中较有影响。晚年,吴维贞负责办理闽北五县盐务,甚有成绩,曾任直隶州知州。

  吴维贞获得了盐业专卖后,生意做得很大,“家中买卖遍及整个福建省,甚至远涉台湾”,“一年的利润能有几十万两白银”,生意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之时。吴家因此相当富裕。

  清乾隆年间,由萨氏入闽第九世祖萨容在北门下古埕一处晋代寺庙旧址开辟的名为半野轩的住宅,归为吴家所有。吴维贞在半野轩育养了他的后代,还在这里开办“菊会”,并开放外人到园观赏。光绪年间,吴维贞四子吴继篯继承祖业,开始大兴半野轩,将其扩建成了享誉福州的园林。

  吴清源的父亲吴毅,是吴维贞的第五子。吴毅(1893-1925),字劭龙,他幼承庭训,1911年毕业于福建高等学堂,1913年秋赴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两年后回闽,后在民国北京政府平政院任职。

  1910年,17岁的吴毅,与晚清御史、学部副大臣张元奇的长女、时年20岁的张舒文(1889-1978)在福建喜结良缘。

  张元奇(1860-1922),福州府侯官县西关外厚美乡(今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厚美村)人,字君常,一字贞午,又作珍午、珍五,号姜斋。

  张元奇出生于名门望族。其始祖张睦,是河南光州固始县魏陵乡祥符里人,唐末随闽王王审知入闽。张睦辅佐王审知,驾驭商贾,守藩二十九年,对唐末五代福建贸易发展贡献卓著,深受闽人敬仰。

  张元奇故居位于闽侯县上街镇厚美村126号,始建于明代,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1974年,因族亲建造房屋,加之修建乡村道路,故将年久失修的张元奇故居拆除,现仅存北面木构厢房二间。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元奇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岳州知府、奉天锦州知府、奉天民政使等职。民国后,又先后担任内务部次长、福建民政长(即民国福建第一任省长)、政事堂铨叙局局长、奉天巡按使(今辽宁省省长)、内务部次长兼参政院参政、肃政厅都肃政史、经济调查局总裁、奉天巡按使等职。

  张元奇在福建民政长、奉天巡按使任上都有出色政绩。当然,这位晚清民初屹立政坛的“不老松”,尤以坚守是非、直言敢谏闻名——他曾弹劾当时清朝炙手可热的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载振。而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曾经参与协商并执笔起草《清帝逊位诏书》——这一壮举,开启了华夏共和的新篇章,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张元奇丁父忧,回籍守制三年期间,居福州城内营尾家中(靠近西湖),受聘任福州凤池、鳌峰书院山长兼主讲席,为拟进京赴考的举子作考前辅导。

  张元奇工诗,其诗“言之有物,贵尚抒怀,不耽溺于丽辞藻饰”,且因时代的背景,充满爱国忧民情怀。1914年,张元奇还在京参与成立晋安耆年会。该会成员皆福州府(福州古称晋安郡)在京名宦,先后参加的有陈宝琛、严复、林纾、萨镇冰、傅嘉年、叶芾棠、曾福谦、林孝恂、李寿田、卓孝复、郭曾炘、陈衍、力钧等三十多人。

  此外,以陈宝琛为核心的闽派诗人在京成立的兰吟社、灯社诗钟团体,张元奇也都有参与,显见他对艺文的爱好及在诗坛的活跃。

  张元奇在实业上也颇有成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元奇与刘鸿寿(1861-1916,字步溪,林则徐外曾孙、陈宝琛妹夫,民初曾任福建盐运使,同时任国税厅筹备处长)合资买下轮船,取名“江甲”,成立福州小轮舟公司,在闽江下游营业。后又添加了“江乙”“江丙”“江丁”“江己”等四艘轮船,分别在福州至马尾、长乐、潭头、闽安、福清等地航线营运,成为闽江内河颇具规模的一家航运企业公司,开近代内江航运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轮船客运之始。

  吴维贞与张元奇是同乡,并且相识甚早,交情也很深。吴维贞十分中意张舒文,想让她嫁给自己的幼子为妻,但张元奇尤其疼爱通诗文、有见地的长女,迟迟不肯应允。据说,后来吴家请了民国总统徐世昌保媒,才玉成此事。

  婚后,吴毅与张舒文生有四子五女,后第四子、三女儿、四女儿夭折。吴清源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

  在吴清源出生的那年十月,吴家盐业生意因在乱世难以为继,吴毅与几位兄弟商定分了家产后,举家北上,定居北京。

  吴毅教子极严,最初是奔着培养他们参加文官考试去的。所以,吴毅没有送儿子们去小学就读,而是为他们聘请了家庭教师,进行严格的私塾教育。四岁后,吴清源与两位哥哥一道,每天从早到晚地学习。

  这样的情形持续到吴清源七岁之时。这时候,吴毅开始教几个孩子围棋。吴毅自己是十分痴迷围棋的。吴清源在回忆录中曾提及:父亲留日“带回来的书都是围棋书刊或棋谱,几乎没有与学问相关的。或许父亲在日本的时候,更热衷于围棋而不是学问吧。当时他好像经常去本因坊村濑秀甫创设的方圆社”。

  三兄弟中,吴清源对围棋的记性最好,吴毅逐渐只花精力教他一人。教授规则,学摆棋谱,吴清源对围棋学习堪称热衷,且对围棋的记忆力极好——“定式等等只要摆一次就全部记住,即使非常复杂也一样,从来都是过目不忘”。后来,吴清源拿着吴毅专门订购的日本方圆社月刊《围棋新报》,如痴如醉地学习。

  等到吴清源九岁时,他已然可以和父亲对局较量。十岁之时,就被父亲带到北京当年唯一的围棋会所海丰轩,与当时的围棋名手,如顾水如、汪云峰、刘棣怀等下棋。

  当时在北京的福州同乡中,还有位叫林贻书(林开謩)的国手,与吴清源对弈,最终告输。林开謩的孙子林焘(北大教授、语言学家),当时不过六七岁,许多年后他还记得那时来林宅下棋的“神童”模样,“来人瘦小,穿青布大褂,看来家境较贫寒”。经此一役,吴清源开始名声在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吴清源七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21年初秋,晚年的张元奇还曾带着长子张用谦、长女张舒文,及女婿吴毅、外孙吴清源等回到厚美村探亲。

  在厚美村的环翠楼里,初学棋艺的吴清源曾与当地围棋高手张启迪对弈。此后,张启迪同样极为欣赏吴清源,不但经常教导他下棋,还将家传的《五行棋谱》送给了他。

  靠下棋吃饭:

  “月俸”100块大洋

  1925年,吴毅患病,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咳血之后,过了两个月便撒手人寰。去世前几天,吴毅给三兄弟分配遗物,他把习字的拓本给了长子吴浣,小说给了次子吴炎,棋谱则全都留给了吴清源。

  这一年,吴清源11岁。失去了收入来源,家里景况一下子艰难起来,张舒文有时不得不靠变卖家产度日。吴清源则依然沉迷在他的围棋世界中。

  一次,吴清源的大舅张用谦来到家里,看到吴清源那样专心研究围棋,连他走到身前都没有注意,不由生气地喝道:“到什么时候了,你还整天下棋!下棋有什么用?将来能指它吃饭吗?”吴清源的回答异常坚定:“我将来就是要靠下棋吃饭!”

  这之后不久,吴清源经当时中国围棋第一人顾水如的介绍,进入了段祺瑞府邸。

  顾水如是上海枫泾人,曾赴日本研究棋艺。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吴清源对局后,他就认定吴是可造之才,舆论对吴的围棋评价也很高,顾水如便将他举荐给了段祺瑞。

  段祺瑞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曾先后四次出任民国政府总理。段祺瑞痴迷围棋,为此,曾在其府邸中清养资助了许多围棋棋手。

  经顾水如举荐,吴清源开始出入于段祺瑞府邸,并以学费的名义,每个月可以领取100元大洋。那时的100大洋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北大教授的月薪也才200大洋。

  对艰难糊口的吴家来说,吴清源这每月100元的学费,自此成为支撑家中生计的重要收入。尽管那时期唯一一次与段祺瑞的对局,吴清源就丝毫不留情面地赢了对方,段祺瑞也还是大度地继续资助他。

  只不过好景不长,吴清源在段祺瑞府邸只待了一年不到。此后,段祺瑞在政坛落马,吴清源也因此“失业”。但无论如何,吴清源对段祺瑞始终是报以感激的。

  1934年,盛名更著的吴清源跟随日本围棋代表团回国。到了上海后,他还特意去看望段祺瑞。二人进行了一场对弈,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二局棋,也是最后一局棋。最终,吴清源以一目半的微略劣势“意外”小负。

  第1802期

(全文共4032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