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8425期 >> 008版 专题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编辑

变“输血”为“造血”,多举措实现农业增效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本报记者 谭湘竹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2021.10.27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闽侯有“中国金鱼之乡”的美誉。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闽侯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首位,成为当地果农的“致富果”。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位于闽侯县大湖乡的雪峰蔬菜基地。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闽侯金鱼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色彩艳丽。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竹岐乡山洋村的金姜种植基地。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雪峰村种植的优质蔬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对当地菜农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发展农业产业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闽侯产业兴旺作引擎 乡村振兴开新局

  

  石坑村村民赖久曲通过土地流转可增收近1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近年来,农业产业成为闽侯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引擎”。多措并举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发展的蔬菜种植也为农村返乡人员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在闽侯县乡村产业振兴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世界突然安静了,数百条带着黑白花纹的奶牛兰寿金鱼优雅地在水中遨游,让观赏它的人们忘却时间、忘却烦恼,沉浸在金鱼的小世界里。在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潘氏金鱼养殖基地,记者看到这样的一幕。

  地处闽江流域的闽侯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金鱼之乡”,独特的地理气候为金鱼养殖提供优越的条件,经过数百年的品系优化,形成具有闽侯特色的品系和精品金鱼。2010年~2018年,闽侯金鱼在国内外共获200多个奖项,验证全世界最好的金鱼产自闽侯。

  闽侯金鱼以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色彩艳丽著称,常见品系有10个大类、62个品种。近几年,闽侯运用新技术,杂交培育出一批奇特品种,如被誉为“金鱼之王”的“兰寿”金鱼、被称为“国宝”的“熊猫”金鱼。

  金鱼产业在闽侯迅猛发展,全县金鱼养殖场已发展到42家,养殖面积达1200多亩,主要分布在南通、荆溪、小箬等乡镇,年产各类成品金鱼1200多万尾,占福州地区金鱼产业的70%左右、全国高端金鱼的80%左右,20%的精品鱼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闽侯县荆溪关中潘氏观赏鱼养殖场、闽侯县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福州德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闽侯县观园里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县金鱼养殖户的发展。其中,闽侯县荆溪关中潘氏观赏鱼养殖场、闽侯县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为省级良种场,福州德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市级良种场。2020年,闽侯金鱼产业产值达2.5亿元,同比增长127%。

  历经百年养殖历史的积淀,放眼未来,闽侯县认真贯彻落实福州市《关于加快金鱼产业发展六条措施》等一系列惠企政策,鼓励养殖者大胆创新,并延伸产业链。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聚焦金鱼产业的精准帮扶,通过电网升级、服务升级、产业升级三大举措,协助用户实现电气化养殖,全力打造荆溪“金鱼小镇”全省首批乡村电气化示范点,助推乡村振兴。

  一条一二三产融合的福州金鱼全产业链,在闽侯加速形成。

  六大产业并驾齐驱

  小金鱼从闽侯游遍全国、游向世界。金鱼产业的兴盛是近年来闽侯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缩影。作为农业大县,闽侯的金鱼、橄榄、畜禽、果蔬、食用菌、茶等六大产业并驾齐驱,撑起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片天。

  在闽侯,小小的橄榄成就大产业。闽侯橄榄品种繁多、质量上乘,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首位。2010年“闽侯橄榄”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品牌价值达12.96亿元。作为“中国橄榄之乡”,闽侯在橄榄产业发展上一路“高歌猛进”,让一颗颗小果实变成饱满的“致富果”。

  闽侯橄榄种植总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量约4.8万吨,全县有各类橄榄生产企业40多家。闽侯橄榄主产区在白沙、鸿尾、竹岐、小箬、荆溪、甘蔗等地,其中白沙、鸿尾橄榄种植面积均超过1万亩。

  在闽侯,橄榄不仅是产业,更是一种乡愁和文化。白沙镇大目埕村被誉为“橄榄名村”,全村653户几乎家家户户种橄榄,村里不仅成立闽润橄榄专业合作社,还建起20多个家庭农场。去年“五一”期间,科技特派员孔祥锋将村内的千亩橄榄林、600亩草地、800多亩沙滩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在村子上溪口位置,一座由闲置老屋改造成的榄乡园微度假森林综合体应运而生。目前,老屋主要提供橄榄主题农文旅配套服务。接下来,运营方会继续将橄榄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逐步打造橄榄主题文化IP。以村里积淀数百年的橄榄文化为载体,借力白沙镇获得“2021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橄榄)”建设项目,通过整村运营的模式,使大目埕村成为一个农旅综合体,用“橄榄文化+旅游”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生机勃勃,果蔬产业欣欣向荣。大湖乡雪峰村蔬菜基地、竹岐乡山洋村的金姜特色种植等,都为福州市“菜篮子”夯实基础;食用菌产业基地发挥“园区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示范作用,引导菇农提高生产技术,推进标准化种植;茶产业“引吭高歌”,雪峰高山茶“佛手”“玉露”等品牌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青口东台茉莉花茶在2013年全国茉莉花茶质量评比中获得2项金奖、4项银奖……一幅以农业产业为基石带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闽侯缓缓展开。

  收入涨了人气高了

  数字是最好的注脚。近年来,闽侯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粮食产能巩固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6万亩,每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菜篮子”工程生产稳定、供应充足,2020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7万亩、产量11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48738吨、比增10%,水产品总产量14166吨、比增2.31%;绿色发展有序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建立橄榄、柑橘、蔬菜等绿色防控示范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草地贪夜蛾监测点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拓展,建成260个益农信息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服务体系。

  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龙头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529家,家庭农场117个。融合业态多元呈现,大力发展林下种养等循环型、环保型农业,全县林下养殖面积达9万多亩、林下种植面积0.4万多亩、林产品采集加工20多万亩、森林景观利用面积7.6万多亩。

  发展农业产业,为乡村带来什么?看着曾经荒芜的土地被花菜、茄子、南瓜等蔬菜“画”出一幅多彩画卷,赖启铭成就感满满。出生于廷坪乡石坑村的他,经历过乡村凋敝的困境,也曾离开家乡去城市“淘金”。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他选择返乡创业,在石坑村的抛荒地上“开疆拓土”,创办丰景生态农业公司,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扶持下,走出一条山区产业发展之路。

  农业发展,提升乡村的人气。竹岐乡山洋村建起金姜种植基地,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因为有了种姜的“营生”纷纷返回家乡,60岁的范朝青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岁数在城里打工也不好赚钱,回村种金姜,我和妻子加起来月收入近万元,还能照顾家里,感到很幸福。”谈起充满希望的生活,皮肤黝黑的范朝青眼睛里有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农业产业,变“输血”为“造血”,闽侯为乡村振兴插上“产业”这个有力的翅膀。未来,闽侯将促进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搭建“互联网+”平台,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借力品牌电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全文共3073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