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309期 >> 001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出版发行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文化景观首次纳入普查对象 外国友人点赞美丽福州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保持城市特色风貌 更好地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订单里的福州制造“龙”重开场 义序片区水生态环境治理(浦口河一期)项目净地交付 编辑

奋进春天里 冲刺“开门红”


订单里的福州制造“龙”重开场


本报记者 颜澜萍

2024.03.29

  

  订单里的福州制造“龙”重开场

  

  六和机械上马新生产线。本报记者 池远摄

  “上半年的生产计划已经排满了!”

  “刚从国外带回一个新订单。”

  “车间开足马力生产!”

  榕城春早人更勤。抢时间、赶订单、忙生产……开春以来,走进福州企业一线、生产车间,这种铆足干劲、火力全开的火热景象在多处上演。

  订单是制造业发展的“晴雨表”。作为省会城市,福州企业的订单“回暖”,反映了经济的火热,背后也正折射着福建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新发展趋势。

  “出海”拉动订单增长

  江阴港内,拖车来回穿梭,岸吊起落装卸,一个个集装箱像积木一样码放在一起;满载集装箱的货船有序离港,把“福州制造”商品运往全球各地。

  “这次出口业务开展得很顺利,为我们接下来进军国际市场、拿到更多订单奠定了良好基础。”日前,在福州港江阴港区13号码头,装载2万吨氢氧化钠50%水溶液的巴拿马籍“黎明”号散装化工品船拔锚起航,驶向印度尼西亚。生产企业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供销部负责人陈智敏介绍,这批氢氧化钠50%水溶液货值323万美元。这也是福建企业首次出口氢氧化钠50%水溶液,填补了我省化工产品出口的一项空白。

  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省外贸进出口3340.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实现“开门红”。其中,出口2070.2亿元,增长20.8%。作为省会城市,越来越多的福州企业加速“出海”抢订单。

  近段时间,永荣锦江国际业务部总监朱友飞忙得脚不沾地,他和团队正带着新产品满世界飞。就在不久前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纱线展览会上,永荣股份研发的低碳环保系列产品“爱赛纶”吸引了国际客商的目光。

  “展会上,我们团队拿下了4000万元的订单!”朱友飞介绍,现场问询客户络绎不绝,永荣股份国际业务团队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赞誉。“今年,我们准备在原有的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基础上,继续拓展欧洲市场,争取跑出更多订单。”

  竞速万亿级“蓝海”风口

  近年来,福州围绕提升新能源产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标,大力推进氢能、海上风电、新能源汽车、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眼下,福州正加快建设产值超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之城”。乘着东风,许多企业积极开拓新赛道。

  铝水熔炼、铝水处理浇注、机器动作、模具冷却……走进福州六和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崭新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一派繁忙。该公司协理郑志星说,这家刚投产的公司已接到来自境内外的订单。

  福州六和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东南汽车城,是福州六和机械有限公司为了新能源汽车零件轻量化要求而设立的新企业。郑志星说,新公司引进了全自动低压机等设备,融入了创新工艺,可一次性成型生产出铝制副车架,规避了每个零件差异导致的生产组装误差,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极大提升。

  “在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的加持下,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更有信心,也对市场充满信心。”郑志星说,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公司将继续布局新赛道,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

  同样通过新赛道赢取订单的,还有福州荻原泰山友模具冲压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一边是忙碌不停的机械手臂,另一边是一排排新能源电池箱整齐码放,即将发往客户手中。

  几年前,公司就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广阔市场前景,积极研发新产品、规划新产能。”荻原泰山友模具公司新能源项目工程师苏文锦介绍,目前公司和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公司合作,为扩大产能,公司去年新建4条生产线。“项目一期于去年11月投产,仅3个月就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

  新市场、新赛道,都为福州制造带来新订单增量。而要实现量级乃至指数级的跃升,新生态的打造,也成为“福州制造”的选择。

  “有了行业数字平台,除了适时优化车间的生产线管理,其他基本不用操心。”位于长乐区的福建春和针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和说,通过数字平台赋能,公司近两年来业绩逆势向好,一下增加了多台生产机器,订单仍源源不断。

  被陈春和连连点赞的平台叫“辅布司·智纺网联”。运营方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蕾丝花边面辅料商城。公司首席技术吴嘉喆介绍,蕾丝花边是非标品,仅平台数据库就收集了70多万个花型。

  对这条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客户订单多为“小而散”。如何提高他们的效益?辅布司选择用数字技术重塑产业生态。

  商城一头,联接海内外众多客户的需求;另一头,则是利用物联网联接起上百家企业的900多台设备。

  客户需要什么花型,用平台自研的“花无缺”AI图像搜索引擎,几秒钟就能从数十万个花型中找到“心头好”。“同时,平台撮合订单,自动匹配当下可生产这一花型面料的闲置产能,实现在线派单接单、软件排产、设备校准。”吴嘉喆说。

  福州长乐是全国最大的经编花边面料生产基地,产能约占全国60%。有了数字赋能,当地这一积淀深厚的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辅布司承担了市场对接、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和生产调度等功能,把众多中小型的实体工厂‘变’成了生产车间。”陈春和说,这让中小企业各种财务开支大幅降低,也降低了供货成本。

  生态圈的打造,已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订单增长,而是对整个行业的推动。在福州,中海创建设的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纺织业”的“乐纺云”平台、专注“互联网+蕾丝”的“坐视布管”平台、服务钢铁冶金行业的“建钢云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蓬勃兴起,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赋能千行百业,点燃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

  从个体的转型增长,到生态圈的赋能,一张张订单背后,是福州制造向“新”而行的新变化。

(全文共2333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