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332期 >> 004版 综合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长乐法院发出全市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 永泰百漈沟 高速服务区收费站启用 鼓东街道举办读书日主题活动 《七闽人师阮弥之》新书发布 修复红树林 为何要坚持 七旬环保达人老杨的“行头” 背过千余首诗 10岁男孩获二等奖 连江县2024年全民阅读活动开场 编辑

种植难度大 存活率不高


修复红树林 为何要坚持


本报记者 蓝瑜萍 冯雪珠

2024.04.21

  

  修复红树林 为何要坚持

  

  罗源北山红树林公园。本报记者 包华摄

  4月,万物萌发。福清海口镇一带,4米高的红树林簇拥在一起,形成一座绿色“岛屿”。它们与风浪搏击,与泥沙对抗,逐步成长为周边村民生产生活中可靠的“海岸卫士”。

  20日下午,2024福清红树林修复行动在海口镇举办。现场,记者亲身体验红树林区常见物种秋茄的人工种植,见证福州沿海生态环境建设的丰硕成果。

  体验:滩涂上“插秧”

  下午3点左右,潮水逐渐退去,在福清海口镇前村的海边,百余名志愿者整装出发。他们穿着雨鞋,提着一袋袋秋茄苗,向海边滩涂走去。滩涂的前方,是连片的红树林。

  秋茄是红树林的常见品种,它的种子两头尖,中下段偏粗,就像一根绿色的茄子。“现在正是我们本地种植秋茄的时候。”福清市生态修复中心主任陈亮介绍,当秋茄的果实还挂在树上的时候,种子已长出了胚根。果实落下时,尖端的胚根会插进滩涂。种子如果落到海里,就会随水漂流。退潮后,种子落到合适的滩涂,便会扎根生长。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种秋茄难度不小。由于秋茄需要在盐度合适的滩涂地里才能生长,因此人工种秋茄就必须走进滩涂地,将一根根大约20厘米长的秋茄苗,像插秧一样插进滩涂。在这过程中,初入滩涂的记者就感受到种植的不易,一不小心,脚就可能陷进滩涂,甚至整个人失去平衡。

  一般来说,红树林在海水涨潮时,其部分或全部淹没在水里,所以种植的时间也有讲究。不仅林苗的种植要避开台风等天气,而且只能抓住退潮之后的窗口期进行种植。新植的树苗正常生长5年左右,才可以长成茂密的树林。

  对于前村来说,种植秋茄有地理优势。在公路的另一侧,海口镇斗垣村海岸潮间带的上百亩“海上森林”正散发着勃勃生机。白鹭在茂密的红树林上停留、舞动,自在嬉戏。斗垣村的红树林种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已经连片成林,树高三四米,最高可达6米。

  “我们这次种植的秋茄苗就是从斗垣村的红树林里取来的。”陈亮介绍,秋茄苗就近取材,一来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不用到外面购买,二来两地生态环境相近,有利于种苗存活。

  捍卫:斩草造林护生态

  “像福清海口镇这样,先天优势与后天管护缺一不可。”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中心站副站长沈秋林告诉记者,大多数情况下,人工种植红树林需要花费大力气,还得应对气候、潮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未必能种一片成一片。

  既然种植难度大,存活率不高,为何还要坚持种?

  在亚洲大陆沿海地区红树林分布的北界——位于长乐的闽江河口湿地,正亲历着一场红树林的“回归”,在那有着这个问题的鲜活答案。

  “眼前这一片,原来密密麻麻都是互花米草,现在已经种满了红树林。”站在木栈道上,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介绍,互花米草是沿海一带常见的入侵物种,当年国内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而引入并推广。“但互花米草的生长极其霸道,严重挤占了红树林、水鸟、底栖生物等的生存空间,加速了湿地生态破坏。”他说。

  经过多年探索,保护区摸索出了一套治理方案:科学除治与生态修复齐头并进,其中红树林被列为生态修复的“主力”,得到大面积扩种与细心管护。“种下红树林后,湿地生态更稳定,引来更多候鸟觅食、嬉戏。”郑航说。

  福州市政协应用型智库成员、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原高级工程师余希告诉记者,潮汐作用下,生长于海洋、淡水河流和陆地交汇处的红树林,提供了一块可供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区间,丰富和完善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当然,红树林不可盲目种植,适地适树尤为关键,可为水鸟等其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他说。

  北至罗源湾、闽江河口湿地,南至福清湾、兴化湾,眼下,全市920公里的海岸线上,一座座“海上森林”逐渐应运而生。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和(红树林)生态修复经验还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超额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后湿地生态修复4569.5亩,其中包括红树林3569.5亩,占比近八成。今年将持续推动剩余1803.5亩修复任务,福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将逐步得到改善和提升。

  探索:“海上森林”生金之道

  沿着海岸线继续向北。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的红树林海岸公园里,同样是绿意盎然、白鹭飞舞。公园里生机勃勃的红树林是福州境内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也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成功典型。

  曾经这里也和闽江河口湿地一样,被互花米草严重侵扰,航道堵塞,滩涂荒废,水质下降。为改善生态环境,北山村从2012年开始清理互花米草,种植秋茄。为了平衡渔民生计,北山村在红树林修复期间,还主动留出部分滩涂作为渔业养殖区,建立起滩涂上面种植红树林、滩涂表面养殖贝与蟹的“立体水上牧场”。

  经过10余年的生长,红树林已经连片成林、枝繁叶茂。在此基础上,北山村开启点“林”成金的乡村振兴探索,打造了福州首个以红树林为特色的主题公园。

  “如今的红树林海岸公园已经成为附近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节假日里,游客们会在红树林海上观景栈道漫步、拍照,公园里的游乐设施也使这里成为亲子出游的重要目的地。”北山村委于国胤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让红树林海岸公园成为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等珍稀候鸟的“打卡地”。

  同样坐拥“海上森林”的斗垣村,如今也正沿着点“林”成金的振兴之路不断向前。斗垣村村委陈建华告诉记者,一个以红树林生态游为主线的“斗垣村红树林文旅休闲项目”正在推进,计划打造一条500米的林木栈道和面积约10亩的人工沙滩,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红树林的生态之美。

(全文共2313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