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应用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开展变电站日常巡检。
电力抢修可视化、无人机自主巡检输变电设备、机器狗“问诊”地下设备……近年来,福州电网生产运营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数字技术不断在电力场景中创新和应用,逐渐成为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开展提质增效工作的标配。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和保障。作为电力保障企业,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大力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全力保障电力供应、提高供电服务品质、提升客户用电感受,为城市运行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
抢修小哥上线手机平台
5月20日,在福州市马尾区快安路,两名电力人员正在对故障停电原因开展现场勘查。“手机可以查看抢修的进度,抢修人员在什么位置、预计复电时间全都一目了然!”另一边,小区居民通过供电公司推送的链接,即可像使用外卖软件一样,直观地看到电力“抢修小哥”实时位置和抢修关键进程信息。
这是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深化数智应用,也是建设卓越供电服务体系的一次主动实践。19日,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在鼓楼区、台江区和马尾区正式上线“抢修可视化”应用。以往客户在故障报修时,只能接收到三条短信通知,了解抢修人员派工、到达故障点、完成故障处理的简单文本信息,无法直观掌握抢修人员与故障报修点的距离、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
为推动抢修环节更透明,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基于“抢修过程节点化、进程信息透明化、人员轨迹可视化”工作理念,促成电力生产、调度、营销各系统数据实现贯通互联,并融合应用涵盖遥感影像、矢量地图、城市实景等五类地理底图信息,在省内首家试点构建基于“电网一张图”的配电网抢修可视化应用。
据国网福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抢修可视化的应用,对内协助指挥人员高效精准决策,以可视化赋能抢修质效提升;对外实现客户报修信息互动,让客户能够更清晰了解抢修进度与情况。
目前,该功能正在最后联合调试优化阶段,年内将在全市范围完成推广应用。
应用智能终端为客户提供办电服务。
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福州东南汽车城走访,对企业智能生产线的供电线路进行检查。
电缆运检中心工作人员在福州220千伏东盖隧道使用机器狗开展电缆巡检。
无人机“蛙跳式”巡检线路
在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凤坂集控站,随着机巡作业平台“任务已下发”的提示出现,远在15公里外的220千伏北郊变内,一架搭载红外成像装置的无人机缓缓起飞,按照预先设定的巡视路线对变电站户外设备进行自主防污闪夜巡。
无人机完成飞行任务后,自动将夜巡红外照片上传机巡作业平台。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实时查阅夜巡照片,及时发现设备发热、污闪隐患。
无人机夜间自主巡检是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探索的一种智能化运维手段。“相比以往人工现场用测温仪巡视,无人机远程自主飞行提高了对巡视湿度条件监测的实时性,同时节约了运维人员出勤人工成本,实现了运维提质增效。”凤坂集控站站长陈宁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在4个变电站内部署了无人机,极大提升了变电站巡检效率。
除了城市变电站,无人机也在山区输配电线路运维中大显身手。福州市罗源县是地道的山区县,辖区内的配电线路大多穿越山林,线路巡检工作点多面广。为提升电网设备运维质效,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在罗源县创新应用无人机“蛙跳式”巡检技术,深化无人机自主巡检应用,让巡检工作更加智能、高效。
无人机蛙跳是指实现无人机与机场的解耦,让无人机作业中可以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最靠近自己的机场停靠、补给,支撑无人机载长距离大范围场景接续飞行作业。“无人机‘蛙跳式’巡检改变了单点单条线路机巡的局面,实现了‘一机多场多网格共享’,大大提升了无人机巡视的效率。”尝到“蛙跳式”巡检模式甜头的步洋供电所副所长林永银说。该所辖区现部署3个无人机机场,无人机作业覆盖半径提升4倍以上,设备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巡检半径由3千米提升至12千米以上。
智能机器人巡检变电站
无人机在天上飞,智能机器人则在地上跑。在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的220千伏鼓山变电站内,一台憨态可掬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驶离充电房,按照工作人员设定的路线进行巡检,并实时储存、采集、传输相关数据。同时,接收到巡视任务,变电站内布设好的高清视频设备也按照预设点位忙碌了起来。
仅用时20分钟,就完成了覆盖2583个点位的变电站立体化巡检工作。任务结束后,集控室内的运维人员正在统计巡检机器人传回的数据,并对5个告警点位进行逐一确认,分析了24个识别异常点位的原因,并将结果反馈上报,实现了例行巡视机器替代的任务闭环。
近年来,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兼顾安全、质量和效率,应用“高清视频+机器人+无人机”开展设备外观和红外巡视,应用“在线监测+数字化表计”开展设备内部运行状态监测,为集成班组减负赋能,提升设备运维质效,助力变电运维模式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国网福州供电公司199座智能巡视变电站实用化,覆盖率达94.76%。2024年以来,该公司采用远程智能巡视23468次,替代全站例行巡视、鸟巢特巡、充油设备特巡等,节约用时4053小时,发现缺陷103项,主要包括鸟巢、硅胶变色、设备锈蚀、表计模糊、设备渗漏油等。
农户扫码用电。
配电运维人员使用智能配电站房监控系统对配电房实行24小时监测。
机器狗护航地下电缆
数字峰会临近,榕城街头氛围越来越浓。夜幕降临,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LED屏幕与城市万家灯火融为一体,灯光璀璨的城市拔节生长,地下的电缆隧道也在有序运行。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的220千伏东盖线电缆隧道内,一台搭载着感知设备的机器狗沿着电缆隧道走走停停,不时抬头对电缆设备进行拍摄、测温。
这条隧道内的电缆线路肩负着为仓山区提供稳定电力供电的重任。传统电缆通道巡检以“人工巡检、手动记录”方式为主,工作量大,巡检效率低。为提升巡检效率,2023年11月,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在该电缆隧道内投运了四足电缆巡检机器人,全面“问诊”设备健康情况,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这只机器狗外形类似宠物狗,业内也叫四足电缆巡检机器人。”运维人员介绍,“四足机器人具备全地形适应能力,可以跨越20厘米高的障碍与楼梯,还能攀爬30度斜坡。同时由于搭载了高精度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还具备复杂地下环境下的自主定位与导航能力。”
“温度是电缆巡检中的重点,四足机器人搭载着可见光和热成像双光云台摄像机,能够采集电缆温度,并对周围环境进行360°视频拍摄。”运维人员介绍,四足机器人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它能及时发现95%的电缆线路外观缺陷、发热故障及通道火灾等异常情况,并上传至平台,实现精确故障实时预警与初步响应,大幅提升电缆巡检工作质效。
本版图片由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