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图
阳春三月,走进小黄楼,黄巷中的一家宅院。
黄巷是三坊七巷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那还是在晋代,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黄姓家族就聚居在黄巷这里。之后到此落户的居民越聚越多,自为里坊,衍发成三坊七巷和南后街的格局。
黄巷深处,唐代进士、崇文阁校书郎黄璞来这里建宅居住,人称黄楼。巷口旧有“唐黄璞旧居”的石匾,还曾留下黄巢“曰:‘此儒者。’灭炬弗焚”的传说。
道光十二年(1832)六月,因病卸任的江苏巡抚梁章钜,将官印和职责交付接任的林则徐。八月,回到福州。对黄巷新宅进行修建。于宅西侧修葺一座两层小楼,取名黄楼。次年又在东侧修建小园,名东园。整个院落又称为“小黄楼”,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梁章钜日常读书、著述、会友都在小黄楼的黄楼。楼上藏有图书数万册。楼前天井有口小池,上有袖珍石拱桥,东面桥栏刻着“知鱼乐处”,让人想到庄子“知鱼之乐”的逍遥齐物。西面桥栏题刻“廿网桥”。梁章钜自题黄楼“芝南山馆”,“芝南”寓意“知难而退”。其自撰联“历中外廿年身,宦海扁舟,万顷惊涛神尚悚;就高低数弓地,儒宫环堵,三竿晓日梦初醒”,就是对桥两边题刻的一种解读。
宦海廿年,梁章钜先后任北荆州知府、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等职。他为官清正俭朴,深受百姓拥戴。在整治吏治、兴修水利、抗灾救灾、整顿财政、治理漕运、清朗文风、培养人才等方面贡献突出、政声远播。如在广西当巡抚,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禁鸦片;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回香港为首务的巡抚。
1849年早春二月,在云南的云贵总督林则徐为在浙江温州养老的“老前辈”梁章钜的《制义丛话》写后序,说“自通籍以迄出持节钺,政事文章,经史著述,卓然当代伟人”,赞扬梁章钜为官为学,都是成功人士。
再读“知鱼乐处”,梁章钜之“乐”就不仅是“三竿晓日梦初醒”。如果说从政是他的职业,那著书就是他的爱好。梁章钜出身书香门第,喜欢读书做学问。在黄楼休养期间,他又辑成《退庵随笔》二十卷。
在有清一代官员中,他的著述是最多的。林则徐点赞他在当时“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梁章钜70岁生日时,他的好朋友王淑兰撰写了一副寿联祝贺: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此联就是一份出色的履历表和成绩单,概述了梁章钜一生的功业和著述。为官方面,政声卓著;做学问方面,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泛,内容题材极其丰富。精炼睿智的有《古格言》,详尽优美的有《退庵随笔》,广征博引的有《论语集注旁证》,精妙实用的有《文选旁证》,创新巧制的有《楹联丛话》,高雅大气的有《藤花吟馆诗钞》,等等。实际上,梁章钜的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考证实录、笔记丛谈、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各个方面,许多著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梁章钜的文化贡献,突出是在楹联的创作、研究方面。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业余时间,广泛搜辑楹联资料,编撰完成《楹联丛话》巨著共十二卷,收入联话600余则,涉及联人数百,作品上万。接着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楹联三话》。他编著的《楹联丛话》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
梁章钜的学弟林则徐在道光庚子(1840)春日写下《十无益》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这些话,通俗易懂,简约却不简单。其来源跟梁章钜的家教关系密切。梁章钜父亲的书室名“四勿斋”。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父亲特别要梁章钜记住:“无益之念勿起,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言勿说,无益之物勿食”。从“四勿斋”到《十无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梁章钜、林则徐的文化精神的传承。
驻足小黄楼,梁章钜之后,琉球册封使赵新、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等亦居过此。这里还曾是福建省文联机关宿舍,住着福建几位德高望重的文化人,包括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弈奏、散文诗大家郭风、著名作家章武先生等。
走着,读着,感觉文风习习、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