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442期 >> 002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市委宣讲团赴市直机关市社科联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招商 强招商 巧招商 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 “塞上江南写新篇”集中采访启动 落实落深林长制 绘就梅邑新画卷 第二届两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学营在福州开营 编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


闽江河口湿地长效保护利用机制撑起生态之美

本报记者 蓝瑜萍

2024.08.09

  

  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

  

  闽江河口湿地栖息着大量水鸟。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改革亮点】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面积2100公顷。20多年来,福州持续探索湿地长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模式,全力构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共同体,实现从“人鸟争地”到“人鸟相互成就”的华丽转变,入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的生动实践案例,也已通过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向全球推介。

  【生动实践】

  盛夏,闽江河口湿地湖满塘盈,时见水鸟俯身觅食、野鸭欢快戏水,惬意地享受着生活。

  “追鸟”十多年,福州资深“鸟友”陈永昌见证了闽江河口湿地的变化。“自从清除互花米草后,湿地植被恢复了,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提升。”他发现,这几年,前来过冬的候鸟明显多了起来,比如黑脸琵鹭甚至快成了留鸟。

  据统计,近年来,在闽江河口湿地监测到的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鸿雁、翘嘴鹬、三趾鹬、铁嘴沙鸻、针尾鸭、环颈鸻等16种鸟类最大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或迁飞路线种群数量的1%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为了保护好这一净土,20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及周边区域共清退养殖面积3197亩,始终将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湿地管理方积极创新退养还湿机制,开展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与养殖户签订退养及生态补偿协议,回租回收养殖塘,不断扩大水鸟栖息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守护湿地,成为当地人的共识,也带来新的生计。作为过去区域内的养殖户,林发金被请了回来,变身为湿地管护员,巡护湿地成了他的“新饭碗”。多年来,湿地为周边居民提供湿地巡护员、保洁员等生态保护相关岗位131个,让湿地生态冲突者转变为主动保护者。

  如今,湿地保护与发展的生态故事,正从福州走向世界:2022年以来,闽江河口湿地先后入选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国山水工程首批优秀典型案例。

  新时代下,怎样进一步保护、修复湿地?福州选择用算力解放人力,尤其随着高科技深度运用于湿地保护区,立体化智慧监测防控体系在各大湿地加快构建。

  闽江河口湿地也安装上了智慧“大脑”——近百个高清“鹰眼”将湿地的各个角落尽收眼底,不仅能清晰监测候鸟动向,还可以监测温度、湿度等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从索取开发到精心呵护,福州着眼长远,开始将湿地与旅游、历史文化等要素串联,赢得更多绿色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谋划探索更多的保护发展和“两山”转化路径,与广大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获得感】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

  近年来,在多方支持下,湿地取得的保护成效有目共睹,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力行动、有效举措,进一步将闽江河口湿地打造成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全球样板。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开放的良好生态环境应该是百姓可以共享的生活组成,要积极转变思路,努力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湿地巡护员林发金:

  这些年,湿地变化太大了,生态好了,大家的保护意识也更强了。希望有更多人接好接力棒,持续守护这片美丽的湿地。

(全文共136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