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荣集团工作的张子明。(受访者供图)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子明,是福州大学的一名在编教研人员。作为首名“榕博汇”引进签约民企的博士,他为企业直接降低成本3000万元,带动销售额超过12亿元,荣获“2023年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章”。
一边是高校科研工作,一边是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张子明是如何鱼和熊掌兼得的?
时间回到2017年“榕博汇”,张子明首先选择了更具灵活性的民营企业作为发展舞台。为了让人才扎根榕城,发挥人才科研和实践作用,2018年福州创新引才政策,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经推荐符合高校聘用人员基本条件的,可将人事关系转入高校,既享受高校在编人员待遇,也享受福州市各项引进人才优惠政策。
对于想科研和实践两手抓的人才来说,此举无疑是一大利好。征询张子明的意愿后,2018年底,市人社局、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大学三方对接,为张子明办理入编福州大学的手续。
多重身份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永荣集团,张子明发挥科研优势,和团队一起推动产品升级,帮助公司实现降本增效;在福州大学,张子明牵头了企业与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横向项目和联合申报多项省、市、区级科技类项目,还积极参与学生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追本溯源,支撑张子明实现多领域发展的是福州打造的“1+1+ N”人才政策体系。
为聚天下英才,多年来福州不断出台引才政策,难免让人眼花缭乱。为此,福州市梳理各部门引才政策,打造“1+1+N”人才政策体系。
“1+1+N”政策体系不仅破解政策“多散杂”,以及引进、存量人才待遇不平衡等难题,也形成横向提供各专项精准支持、纵向覆盖各层级人才的政策体系,让人才可以精准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政策,实现最大发展。2017年第一场“百博会”至今,人才政策已助力在榕用人单位引进5000多名博士人才。
“1+1+N”人才政策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发展需要,也在不断优化升级。近日举行的“好年华聚福州”第四届人才峰会上,“1+ 1+N”人才政策体系(2024版)正式发布,对原有的人才政策体系进行修订,使引才导向更鲜明、引才视野更宽广、办理流程更便捷、服务保障更优化。
为了给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福州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发展中心、人才发展集团、人才发展促进会”的“1+3”人才发展服务管理体系。
人才政策,效果如何?扎根福州11年的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博士曹志成最有发言权:“福州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实现了让中国制造的珠光颜料走向世界的梦想。”
曹志成来榕前,先后在世界著名珠光颜料生产企业美国安格公司、巴斯夫公司任职。2013年8月加盟坤彩科技后,曹志成带领公司技术团队,瞄准世界一流企业一路攻关,研发出汽车级珠光系列产品,很快占领世界汽车行业市场,打破了外国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正是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共同造就了福州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