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522期 >> 001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郭宁宁吴贤德与固原市党政代表团座谈交流 全国种子双交会 明起在福州举办 双向奔赴 欣欣向荣 福州机场执行2024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 福建省首届社会工作者实务技能竞赛在榕举行 边“播种” 边收获 长乐长限生态补水泵站主体工程完工 编辑

福州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双向奔赴 欣欣向荣


本报记者 燕晓

2024.10.28

  

  双向奔赴 欣欣向荣

  

  头戴“三条簪”的游客在上下杭拍照打卡。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淡季不淡,在国庆旅游热潮过后,福州“三条簪”仍是大热网红。昨日,慕名而来的浙江游客李美珠做好全套“三条簪”妆造,游走于三坊七巷,在古厝白色的马鞍墙下、石板铺就的巷弄中和古色古香的游廊畔,打卡拍照,留下美好记忆。“在网上刷到‘三条簪’,我觉得很美很飒。”

  记者走访各大历史文化街区发现,像李美珠这样头戴“三条簪”的游客随处可见,其中不少人还是为了“簪刀”专程前来福州。近日,“三条簪”与大漆艺术跨界合作,实现非遗与非遗的“强强联手”,在福州的街头巷尾创造出了新国潮style。这不仅是对造型之美的追求,更是对刚柔并济、勇毅女性之美的追崇。

  象征女性力量的“三条簪”一炮而红,是群众对闽都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发展文旅不只是吃喝玩乐,福州持续推进文旅融合,以文旅赋能城市,实现城市旅游产品的供给升级。

  9月底,《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福州站在福州市博物馆启幕,吸引不少人来榕一睹世界级考古的惊艳。

  从东魏的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东魏北齐的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的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再到同时期的白陶模印菩萨像,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让人目不暇接。“这次我是‘跟着展览去旅游’,特地为了这个展来福州,还买到了非常特别的文创产品和胶片明信片。”江西游客王女士说。

  “古厝游”“文博游”成为旅游新热点,市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等文博场馆年参观人数超238万人次,三坊七巷年接待游客超2300万人次……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里,福州文化消费热度位居第一。

  拥有着优秀文化基因和资源禀赋的福州将文化融入旅游,高标准打造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文旅经济。

  从项目看,文旅经济蓬勃发展,“卷”出新高度,烟台山、闽江之心、船政文化城……福州打造出一批“闽都韵、国际范”的文旅新地标;从产业看,文旅行业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福州坚持扶强培优,扶持壮大古厝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增48家规上文化企业;从开放看,文旅行业成为吸引投资重要领域,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福州推动30个文旅招商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265.85亿元,签约数量和上台签约金额均位居全省第一。

  立足文旅融合基础,通过“文旅+百业”的跨界互动,福州不断创新场景、重构业态,激发出更多消费潜力。

  紧紧把握“跟着演出去旅行”新风向,“文旅+演艺”全面开花。截至9月20日,全市已举行营业性演出554批、1774场,演出内容涵盖了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脱口秀等演出形式,其中举办演唱会21场、音乐节3场,观演人次约60万,带动综合消费约47亿元。

  闽菜、闽茶走向世界,“文旅+商务”如火如荼,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生态农庄、汽车营地等多元旅游业态迭出。福州获评全国夜间经济新锐十城、国际(闽菜)美食之都。

  从游客对“慢生活”的需求出发,福州的“文旅+生态”跑出了与传统旅游不同的赛道。举办美丽乡村旅游季等活动,推出10大乡村游精品线路,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6.6%、22.1%。内河游持续火热,上半年接待游客和实现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58%、273%。

  未来,福州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打造“文化中轴”“诗画闽江”“魅力海滨”文旅轴线,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加快培育和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经济量质齐增。

  

(全文共149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