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522期 >> 004版 综合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福州小将苏连博凡夺冠 首批水安全科普教育示范校揭牌 双向奔赴 欣欣向荣 边“播种” 边收获 打响文化品牌 滋养美好童年 以读养正 书香蕴秀 编辑


边“播种” 边收获



2024.10.28

  (上接1版)

  在校地合作机制下,一批批创新合作项目落地。闽都创新实验室、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闽台大学生三创基地等重点孵化器集聚,形成全链条衔接、一站式服务、高效率转化的创新创业生态。

  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生成。园区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省属高校联动,孵化福大北斗、亿懿兴华、拓新天成等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无缝衔接。

  一批批高校的技术成果不断“破土而出”,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去年,仅福州大学就有34项专利成果转让给福州高新区企业,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高新区已与福州大学城13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举办各类活动10余场,落地转化高校成果40多项。

  校地携手深耕培育出创新的土壤,让智慧的种子在福州高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高位嫁接

  释放“1+1>2”新动能

  在省外“双一流”重点高校的视野中,福州高新区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存在。高新区也敞开怀抱,喜迎前沿科技成果和技术落地。

  18日,京闽科技合作—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福州专场推介活动在福州高新区举办,76项来自清华大学的最新科技成果走进园区,涉及人工智能、无人机、网络安全、大模型、创新药物、智能汽车等领域。现场,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索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新机遇。

  同日,复旦大学也在福州高新区结出“甜蜜果实”——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福建)揭牌仪式暨复旦大学福建科创馆开馆仪式,在福州高新区海创中心举行。

  复旦大学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副主任邓峰表示,以复旦大学及海创会平台为依托,中心将通过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科创项目路演、产业调研等活动,把复旦大学的科技成果向福建推介转化,并为产业化项目提供挖掘与引进、孵化与培育、服务与落地等全链条全过程服务,让更多优质项目、优质要素、优质人才汇聚福建。

  眼下,沿着校地合作的赛道,福州高新区阔步向“新”而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全文共86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