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524期 >> 002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闭幕 2024年福州市政协港澳委员和市海联会常务理事座谈会召开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福州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任职名单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名单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任职名单 摩崖石刻分级保护 电动车强化消防安全 市本级新增债券资金 明确投向领域 编辑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福州


市人大常委会对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题询问

本报记者 李白蕾

2024.10.30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福州

  

  福州生态环境优美,带动内河旅游。本报记者 陈暖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福州

  

  专题询问会现场。本报记者 陈景好摄

  纳入扬尘、噪声污染防治台账管理工地776个,累计检查上万项次;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政府上半年发布首批重餐饮禁设清单共453个地址,涉及85个重餐饮项目,已退出13家重餐饮经营商户,目前正逐步推进第二批禁设区域清单发布工作……2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对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题询问,不少民生热点得到主动回应。

  今年10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此次专题询问围绕我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来开展,是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迅速行动和有力举措。在上半年第一次询问的基础上,第二次询问重点关注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自然生态保护、群众点题问题整改、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第一次专询会上承诺事项、整改清单落实情况等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次专询既是‘回头看’,更是推进会。我们要按照跟踪问效、一追到底的工作要求,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明年6月还将开展满意度测评,做实做深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把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说。

  聚焦“问题清单”

  推动任务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份专询之后,市人大常委会梳理形成“专题询问问题清单”,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清单共涉及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碧海保卫战、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环境监督执法7大类20个问题36项任务,大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推进。

  坚持用事实说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以及生态环保行业、城市管理行业、建筑行业代表联络站成员深入一线,同时邀请纪委同志参与,对餐饮油烟污染、内河水质等“专题询问问题清单”办理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用监测数据准确反映问题整改实际情况,我们还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内河水质、入海排水口水质、鳗鱼养殖企业废水排放状况进行了抽样监测。”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负责人说。

  问水问空气 绿色福祉来

  会上,广大市民关注的城区内河水质、餐饮油烟污染等问题接连被抛出,一问一答间传出许多好消息。

  一汪水可以折射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金纶委员和罗明伟委员问的都是“水问题”,一个讲内河水质不稳定,一个说养鳗污水。如何让水更清,局长们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市住建局副局长高尚说,内河水质与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排水设施修复更新、水系精准调度等工作相关。经排查,发现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等排水户雨污错混接问题1191个,均已由属地政府推进整改。今年六城区计划新建改造市政府污水管网64公里,目前已完成57.7公里;117个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工作已全部开工,计划明年6月底前完成改造。

  市海渔局副局长林海涛表示,全力推动鳗鱼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我市已编制《福州市鳗鱼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划定鳗鱼养殖区、禁养区和限养区,规划已印发实施。“上月,市人大常委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19家鳗鱼企业排放的尾水进行抽样,发现有9家不达标,我们正在积极开展技术探索,委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采用微生物技术去除总氮,目前在福清的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他还说,养鳗废水通过资源化利用农田消纳也是一种办法,相关指导意见已印发,福清和长乐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民以食为天,但餐饮油烟问题一直是制约空气质量提升的一个瓶颈。林韵洁委员和吴芬代表不约而同围绕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提出问题,切中了“空气要害”。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林从宇表示,积极受理餐饮油烟扰民信访投诉,4个月来共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场所约1.9万家次,组织“测管联动”83家次,发现各类问题1140个。“针对群众反映的烟道少、烟道无、餐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市政府研究出台了规范导则,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餐饮油烟污染。”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宗胜表示,首批重餐饮禁设清单发布至今,该局已对清单内的13家申请经营许可的商户启动函询机制,严格把关、严控污染增量。“禁设清单的设置,是管好源头的关键。待第二批禁设清单发布后,我局将继续严格落实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及餐饮许可把关流程,与生态环境、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共同控制新增餐饮油烟污染的产生。”

  市人大代表吴芬还以投屏方式,展示了代表们在暗访中发现的餐饮企业未按规定设置油烟排放通道的照片。对此,市城管委主任陈登峰坦言,这个问题客观存在,被列入了“点题整治”,目前已对朝向街面的排污口开展巡查摸排,累计发现470处,对15家未经审批埋设油烟管道的餐饮单位进行处置。对投诉强烈、污染严重的排放口,坚决予以封堵,目前已封堵53处。

  坚持举一反三 健全长效机制

  会上,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郑彧代表市政府报告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及第一次专题询问问题清单办理落实情况。

  记者了解到,我市印发实施了《美丽福州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制定《深化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研究出台《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融资机制推进美丽福州建设的若干措施》,动态更新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全部按照序时进度推进,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今年1-9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8%;PM2.5年平均浓度19.3微克每立方米,PM10年平均浓度31.2微克每立方米。9个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100%。2024年春夏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93.6%。

  下一步,市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落实今年两次专题询问会议应询事项为契机,坚持举一反三,健全长效机制,用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生态福利。

  其中,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要加快闽清建陶企业整治、城市污水提质增效、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生态破坏治理修复等工作进度,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在切实解决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方面,要坚决彻底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拓展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点题整治”成效,持续解决扬尘、噪声等扰民问题。

  在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方面,要抢抓中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契机,用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更多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第一次专题询问后,我们坚持创新实践,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信用监管、生态损害赔偿等领域改革,特别是聚焦生态环保项目融资难问题,创新出台了生态治理项目投融资机制,精准实施了一批治理项目。”郑彧说。

  相关链接

  首轮专询问题整改提交亮眼“成绩单”

  ●截至9月底,针对施工扬尘问题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32份,对33家问题责任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餐饮油烟扰民信访投诉信访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超90%。

  ●截至10月14日,共发现涉及露天烧烤的占道经营问题1265个,均已督促立整立改,全市设立70个便民疏导点,引导1000多个流动摊点到疏导点规范经营。

  ●到目前,六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为75.49%,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达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

  ●截至目前,闽江干流376个入河排污口均已完成溯源,基本完成28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整治完成率78.2%。

  ●18个入海河流和沟渠除黑任务完成16个,132个入海河流和沟渠消劣任务完成116个,140个工业、农业等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完成126个。

(全文共329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