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524期 >> 007版 要闻·综合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习近平致电祝贺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登基20周年 一粒种子背后的发展雄心 习近平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就中赞建交六十周年互致贺电 村规民约树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习近平同芬兰总统斯图布会谈 鼓楼区征集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 督促履行义务催告公告 关于未办理新榕金江郡回迁决算、网签、交房的通知 编辑


一粒种子背后的发展雄心


本报记者 蓝瑜萍

2024.10.30

  

  一粒种子背后的发展雄心

  

  谢华安院士在论坛上讲述“汕优63”水稻培育故事。本报记者 郑帅摄

  “让大家有一碗饭吃,这就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在昨日的一场交流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攻关杂交稻“汕优63”的科研经历。

  29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展会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打头阵”。

  今年是“汕优63”通过省级品种审定40周年。日前,中国种子协会评选出“十大杂交水稻荣誉品种”,谢华安团队选育的“汕优63”位列榜首。

  在世界稻作史上,“汕优63”是当之无愧的功勋品种。从1986年开始,它连续16年保持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之最,累计推广应用10多亿亩,增产粮食700多亿公斤,并推广到全球四大洲13个国家,是中国至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当年,谢华安带领团队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配组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63”,克服了第一代杂交水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令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国杂交稻柳暗花明。

  现场,谢华安还提及了与袁隆平会面的经历:“当年袁隆平先生一见到我就说‘老谢,祝贺你,你的汕优63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当时我很高兴,袁隆平先生这位大师当面鼓励我,我更感到荣幸。”

  随着品种迭代,“汕优63”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品种,已逐步退出生产,但其背后凝聚的科学家精神,依然传承不息,激励着育种人奋勇拼搏。

  一粒好种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育种专家深有体会。

  “中国玉米育种取得过很好的成就,但还没有像‘汕优63’一样取得过如此大的成就。”今年90多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戴景瑞亲历过杂交水稻发展的全过程,他表示“汕优63”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希望年轻育种工作者共同学习、一起奋斗。

  同为亲历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联辉认为,“汕优63”挽救了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体现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等精神启迪了新一代育种人。同时,他还提出要重视生产效率,一定要时时刻刻把农民的牵挂记在心中。

  其他与会院士还分享了新时代水稻育种创新、技术进步和品种更新换代的新思路,为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分享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意见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9位院士共同发布了《中国水稻育种创新福州倡议书》,将切实抓好育种创新攻关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为中国水稻育种贡献新的力量。

(全文共114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