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531期 >> 002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鼓楼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立足社区小阵地 做细民生大文章 黄檗花开香两邦 进博会福州市招商 推介会在沪举行 让爱无碍 温暖同行 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 全国中医药文化 宣传教育基地在榕揭牌 展现福州青年最佳形象 编辑

鼓楼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立足社区小阵地 做细民生大文章


本报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2024.11.06

  

  鼓楼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立足社区小阵地 做细民生大文章

  

  军门社区。本报记者 池远摄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考察作出“三个如何”重要指示10周年。4日、5日,鼓楼区举办“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推动鼓楼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嘱托勇立潮头,感恩奋进再创辉煌。

  党建引领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十年的探索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鼓楼区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军门社区工作法”被民政部作为“一号方案”在全国推广,作为发源地的东街街道扩阵地、强素质,组织建设向强迈进。“我们串联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政治生活馆、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1+4红色服务地图’,切实筑牢基层堡垒。”东街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街道还切实发挥“林丹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传帮带作用,以实践教学、集中授课、选派挂职锻炼等形式开展培训,并与鼓楼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军门社区书记讲坛”,进一步推广军门经验,努力培养更多“林丹式”社区书记。

  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鼓西街道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今年,西湖国山党建工作室被评选为全国27个“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之一。

  “我们挑选讲政治、讲团结、有热情的离退休党员组建西湖社区离退休党支部,与街道的西湖国山党建工作室互联互通,不仅关注理论宣讲,也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义诊服务、参与关心关爱下一代青年工作。”鼓西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健全老党员关心关爱机制,做好离退休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经费保障、物资保障和人员保障,确保他们安心开展活动。

  民生为大

  幸福生活不出“圈”

  2019年推出线上服务居民端“社区幸福通”,2023年推出“一刻钟幸福圈”,2024年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幸福里”,推出“幸福合伙人”机制……党建引领持续深化,鼓楼不断推出民生服务品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我们在全区划定25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一刻钟幸福圈’,按‘医、食、学、行、购、托、健、养、业、情’十大幸福元素标准开展建设,让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多样化的基本公共及生活性服务。各个社区立足自身优势,探索打造出职工服务、体育健康、医疗康养、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品牌幸福圈,实现‘一圈一品牌,圈圈有特色’。”鼓楼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刻钟幸福圈”的标准化体验点,社区“幸福里”是2024年鼓楼区重点社会治理实践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

  “我们选址书香红墙5层独幢(面积4800多平方米)场所,精心谋划打造‘树兜幸福里’,惠及周边群众5万多人,树兜社区获评首批福建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为全市‘幸福圈’样板。”鼓东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幸福里”实行“幸福合伙人”运营机制,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建共享,特别是与市人才集团、福建师范大学等合伙人打造全省首个社区干部实训基地。

  截至目前,鼓楼已建成10个社区“幸福里”,实现街镇全覆盖,2025年将实现“幸福圈”全覆盖。

  老有颐养

  长者食堂·学堂多向延伸

  在鼓楼,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养老。多年来,鼓楼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助力打响“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

  从东街街道的小阵地便可窥见大民生,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长者食堂·学堂”抬脚可达。东街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高标准建设全省首家公建民营模式“五星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提供丰富的线上长者服务,为符合条件老人申请居家养老服务卡。另一方面采用“明厨亮灶”模式,打造以“助餐+睦邻”为特色的有温度的长者食堂,并吸引共建单位作为学堂合伙人,开展时令美食节、孝老敬老活动、伬唱表演及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共学共乐”模式。

  “自2019年起,鼓楼探索‘长者食堂·学堂’助餐服务新模式,取得喜人成效。”鼓楼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区已累计建成76家长者食堂·学堂,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并制定了《“长者食堂·学堂”运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下一步,鼓楼区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长者助餐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半径,探索长者食堂“1+ N”服务模式,每个街镇至少建成一至两处明厨亮灶的中心食堂,供应周边配餐点;推进智慧助餐,依托省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实现人员识别、精准补贴和无感支付;丰富服务内涵,如将“健康小屋”“四点钟学校”、家政服务、康复训练等功能融入长者食堂,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脉传承

  更新中留住“根”与“魂”

  漫步鼓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各街镇结合自身特点延续辖区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留住“根”与“魂”。

  “冶山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冶山春秋园,完成了中山路‘一街七巷’历史街巷改造,使冶山历史风貌区成为福州古厝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鼓东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街道还厚植文化自信,成立致力于研究、守护、宣导冶山的冶山斈社志愿服务队,讲好冶山故事;促进文旅融合,搭建冶山数字场景,推动“福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举办“冶山雅集”市集活动,打造多功能文创空间新地标。

  鼓西街道则充分利用西湖文化资源,打造环西湖文化圈。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将游船、汉服、表演、茶馆、书院等元素融入现有文化设施,同时打造熊猫夜市、藏天园寿山石等多个特色集市;打造“福见西湖”新品牌,借助文化单位资源,每年开展近百场文化活动,推出“西湖上巳节”“西湖四季”等品牌活动;完善西湖文化新服务,成立西湖福文化志愿服务队,联合西湖公园打造智慧导览系统,并引进团体挂牌设立创作基地,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提升西湖文化品质。

  

  鼓楼贯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立足社区小阵地 做细民生大文章

  

  树兜幸福里为小朋友提供了专享的阅读空间。本报记者 池远摄

(全文共247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