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适应性练习(俗称“一检”)落下帷幕。这是今年初三第一次全市范围内的统考,考后有不少学生反映,各科试卷中都有福州元素,生活化的内容很多,考题不算难,但有些题目颇为新颖。
福州“一检”命题有哪些特点,“新”在哪里?接下来的寒假,学生要如何进行自我提升,科学备战中考?本报记者邀请福州屏东中学初三一线教师团队进行分析。
特点一:
无情境不成题
新课标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同时更多关注生活逻辑。“学科即生活,生活即学科”的命题理念,在福州“一检”中有了直观体现。
数学卷第23题,“小女孩花式收球进背包”试题原型来自一段网络短视频;物理多道填空题聚焦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物理知识,糖画、花灯、肉燕等传统技艺皆入题……题目新颖,且富有生活气息。
福州屏东中学初三数学教师高晓晴告诉记者,近几年,福建中考数学卷中,生活化场景与考题结合的情形越来越多,比如2021年的“田忌赛马”,2024年的“小明折纸盒”等。她认为,情境化设计增加了命题与答题的开放性,使得机械记忆、刷题行不通了,部分同学一时难以接受较为灵活的命题方式,因此会感到“难”。
“天天坐地铁,从来没有这么深入了解过。”一名初三学生说。福州地铁在这次的“一检”中“大出风头”——语文试题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探寻地铁奥秘,感受城市脉动”展开多维度的考核;物理第10题也出现了地铁自动闸机口的开关系统知识。
“无情境不成题”的特征,在“一检”道德与法治科目中表现尤为明显。新闻热点人物“锅盔叔叔”的故事入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福州屏东中学政治集备组组长陈少旭表示,这次考试几乎每道主观题都有情景设置,比如首个“非遗春节”、表彰功勋模范人物、电动车充电难、“滴滴英雄”等,都和社会热点、生活日常息息相关。
特点二:
阅读理解力是基础
福州和厦门初三“一检”的数学压轴题,哪个更长、更难?这是“一检”期间的热点话题。
近几年的中高考中,不仅语文学科,数学、物理等理科也出现不少题干文字多、信息量大的试题。“以前一张中考数学卷字数在2000字左右,现在普遍可以达到3000字左右。”高晓晴说,提升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十分关键。需要明确的是,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考生需要逐字逐句“翻译”命题者给出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文字转换成精准的符号、图形等数学语言。
这次的物理试卷也存在题目阅读量大的特点。物理老师欧阳强玲表示,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题目快速获得关键信息。
多个学科的老师认为,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能力,不论什么学科,在学习本学科知识、内容和技能的同时,都要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进行跨学科学习。
特点三:
多维度学科融合
新课标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多维度的学科融合已成为潮流,这一变化也体现在考试中。
H2、CO、CH4,爆炸极限……小榕同学拿着氢气球准备进地铁站,如何对其进行文明劝导?语文试卷第17题融入化学学科相关内容后,成为一道具有综合性的多向度题目。
“跨学科考查的是素养立意,关注当代生活,注重整合能力。”屏东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陈棽表示,在借助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知愈发清晰,思维也逐步结构化,其认知能力、思维水平以及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展现。
英语阅读C篇也是一道典型的跨学科融合试题,文章介绍了卡普雷卡尔常数,即著名的“数学黑洞”6174。“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实验,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技能和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整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信息,形成全面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福州屏东中学英语老师王艳说。
多名一线教师认为,跨学科试题的出现,特别是以问题解决为重点的试题对中考具有较大影响,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
特点四:
强化思维品质考查
今年初三是2022年新课标实行的第一届,从各科试卷中也可以看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陈少旭表示,“一检”道德与法治试卷的阅读量适中,但考查的角度非常灵活,学生“不记考不了,只记高不了”,今后全面性的科学教育、科学思维的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会是大趋势,必须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本次历史学科以考查基础知识为载体,同时借助地图、歌谣、漫画、示意图等多种史料创设多元情境,更加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屏东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林旻介绍,试卷第28题、第31题与去年中考相比出现一些新变化,设问和答题方式都很新颖,且创新的31题给出了答题“示例”,为学生提供了答题的有效切入路径和逻辑表达范例。
老师们一致认为,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双减”政策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的改革方向,更加关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备考建议: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初三学子而言,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寒假,不仅是休息放松的时光,也是实现学习“逆袭”的黄金期。尽管各学科复习方法各有侧重,但福州屏东中学的老师们都强调了“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建议学生们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查缺补漏。
数学老师高晓晴对6本人教版初中教材予以特别关注,建议同学们着重梳理教材里的主干内容、核心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严格对照课标要求,明确复习方向。英语老师王艳强调“掌握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建议学生巩固标黑的重点词汇,利用“一检”试卷查缺补漏。在做题细节上,化学老师林新珠提醒学生,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提升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历史老师林旻也建议学生夯实历史主干知识,通过梳理历史发展线索,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他们均表示,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复习和考试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