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636期 >> 008版 民生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小小大头菜 增收“带头菜” 我市启动节水先进申报 引入专业“合伙人” 共筑应急安全防线 春节新风尚 造林美家乡 调养肝脾祛寒湿 适度春捂来点甜 AI成赶作业“神器”怎么办? 马尾夜间招聘会“出摊” 女职工专场招聘会 下周末举行 编辑

连江洋西村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小小大头菜 增收“带头菜”


本报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邱岑澍

2025.02.19

  

  小小大头菜 增收“带头菜”

  

  洋西村合作社大头菜种植地内,村民忙着采收大头菜。(连融媒供图)

  深藏沃野的小小大头菜,如何香飘全国?又是如何依靠农人的智慧与创新,提升种植成效,让村民鼓了腰包?近日,记者走进连江县东岱镇洋西村合作社大头菜种植地一探究竟。

  进入种植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大头菜田。数十名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采收大头菜,然后削根、去皮、堆菜、晾晒,一派丰收景象。“今年大头菜产量比去年高,我们早上6点就过来挖,直到下午5点结束。”看着堆积如小山的大头菜,村民郑永祯喜上眉梢。

  东岱镇洋西村有着100多年的大头菜种植历史,其种植地位于敖江入海口,这里水质好、水系发达、土壤肥沃,富含多种适宜大头菜生长的矿物质。此外,当地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产出的大头菜香气浓郁,品质优于同类产品,其醇香味美在当地享有盛名。

  “我们挖掘特色优质农产品,采用‘早稻—再生稻—大头菜’三季轮作的模式种植大头菜,大大提升了种植成效。”洋西村党支部书记郑春洋告诉记者,大头菜在农历9月初种下,经过三个月的生长期便开始收成,今年当地种植大头菜面积约150亩,亩产量达1000公斤。

  大头菜采收后要立即晾晒和腌制。循着特有的香气,记者一行来到晾晒场,只见农户们忙着将成串的大头菜高高挂起。另一边,农户将风干后的菜叶去除,菜头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大缸里,表面铺上晒干的大头菜叶,并压上石头以防松动,最后再根据一定比例,倒入浓度约为10%的盐水淹过菜叶。“用洋西大头菜百年传承的低盐腌制法,腌制约一个月即可食用。”郑春洋介绍,这种腌制方法不仅能保留大头菜独有的口感,还能使菜品更加爽脆、有嚼劲,也更符合现代健康饮食需求。

  极佳的品质、鲜明的特色,让洋西大头菜除了受到福州市民的青睐,也销往省内以及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品质较好的大头菜腌制品每公斤可以卖到50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增收“带头菜”。

  如何因势利导,做大做强大头菜产业?记者获悉,东岱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农户+集体合作社+企业”的运作模式,成立了连江县洋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福建省创新食品研究所合作,实现了洋西大头菜品质溯源管理,让百姓吃得舒心放心,全力提升洋西大头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响‘洋西大头菜’品牌,洋西大头菜加工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助力大头菜产业迈上新台阶。”郑春洋说,此举不仅能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还将实现大头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体系,以产业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全文共1115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