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657期 >> 001版 要闻·导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闭幕 市委召开专题会 种一抹新绿 为榕城充“植” 飞机船舶汽车部件都能制造 导读 导读 编辑

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丰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种一抹新绿 为榕城充“植”


本报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徐明锋  郑金炎

2025.03.12

  

  种一抹新绿 为榕城充“植”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二年7班的孩子们在于山公园植树。 本报记者 包华摄

  榕城三月,春意正浓。今天是第47个植树节,也正逢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4周年。连日来,全市上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争相为榕城大地增添新绿。

  种树活动上线便“秒杀”

  “3·12的活动还有名额吗?”电话另一端,闽侯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林昌锋熟练地回应道,这场早就约满了,接下来还将上线2场活动,请多多关注。

  近段时间以来,福州推出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植树点17个,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点18个,并陆续在福建省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系列种树活动。

  闽侯猫山“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便是其中一个植树点。基地自2021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后,十分抢手。“消息对外公布后,很快就预订满了。我们目前一共发布了3场植树活动,场场爆满。”

  为何如此火爆?林昌锋认为,基地地势平坦,功能分区明确,可满足公众造林绿化的多种需求和体验。“这次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都组团报名。”对于大家十分关心的树苗供应问题,林昌锋表示,基地将免费供苗,包括福建山樱花、桂花等树种。

  这些年,猫山上已组织了二三十场义务植树活动,累计种植福建山樱花、碧桃、茶花、黄金桂、紫薇等景观树种达3000余株,一改过去植被稀少、山体裸露的模样。2023年,该基地成为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不只是猫山,位于福清的多个植树点同样火热。“3月15日我们将在福庐山公园举办亲子植树活动,计划招募35个家庭合计70名志愿者,目前也都报满了,大家非常积极。”福清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相关负责人周银说。

  解锁互联网尽责新方式

  植树点供不应求的同时,传统义务植树也面临着“一地难求”的困境。实际上,经过多年植树造林,福州森林覆盖率已达51.77%,市区及周边早已绿树成林,几乎无法大规模集中连片地提供植树场所。

  建绿空间愈发有限,怎么让更多人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

  “绿化活动其实并不仅仅只有‘植树’这一项内容。”市林业局绿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规定,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分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类。

  比如,以认种认养方式尽责。今年,南江滨东大道(梁厝人行天桥)附近开放600平方米绿地上的88株绿树供认养,认养人可进行冠名或者非冠名养护。

  借助互联网渠道,义务植树的参与方式不断更新迭代。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福州已经建立4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可通过“网络种树”“网络认养”等形式参与,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

  记者了解到,适龄公民每人每年植树3至5株,就可以获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超过5株还可获得《国土绿化荣誉证书》。

  新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市民认养树木的积极性。市民池丽平在两年前便获得了国土绿化荣誉电子证书。“活动意义非凡,希望能为福州植树造林护绿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绿也是一种“植树”

  上周六,20多名来自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孩子,在于山风景名胜公园亲手栽下了小树苗,并纷纷挂上了专属认养牌。

  通过“植树课堂”“种植实践”“绿植认养”,孩子们加深了对生态保护与环保的认知。“记得常来看看,和小树苗共成长。”科普讲座环节,于山风景名胜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与孩子们定下了一个“绿色约定”。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植树”不应只是一种节日形式,在为城市增绿、添绿的同时,更要做到真正地爱绿、护绿。

  常年奋战在护绿一线的晋安宦溪镇护林员刘昌海更是深有感触。他负责管护的林地面积达22046亩,涉及宦溪镇南洋村和过仑村两个村落。“这里每一片林子、每一棵树我都熟悉,守好青山就是我的责任。”

  过去一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7.45万亩、森林抚育25.24万亩、封山育林12.0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不仅种出了好生态,还种出别样风景。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意蔓延下,一个个精致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也见缝插针建起来了,全市各类公园总数超过1400个,实现推窗见绿、四季花开。

(全文共177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