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672期 >> 003版 综合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摆脱一烧了之? 省妇联征集“她×数字未来”案例 多部门联合整治 机动车排气污染 晋安处理60家问题餐饮店 福清福唐路“白改黑” 地下换乘区与滨海快线年底同步开通 海船转籍福州 告别“船等证” 马尾海关查获2.8吨重金属超标冻品 编辑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摆脱一烧了之?


本报记者 沐方婷

2025.03.27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摆脱一烧了之?

  

  工人分类处理低值可回收物。本报记者 池远摄

  

  不久前,福州城投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分拣中心在福州城投集团“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党建联建平台引领下,迅速进入高效运转状态,各类塑料废弃物都可以在这里分拣归类,踏上变废为宝之路。其中就包含塑料膜等被人忽视已久的低值可回收物。过去,低值可回收物大多是一烧了之;现在,它们的价值正在被看见;未来,它们的命运又将被如何改写?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环保 “国家队”下场收废品

  近日,记者走进福州市城投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只见三条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原本乱七八糟的废塑料,经过分拣(选)、破碎、打包,细分成16个类别,压缩成一块块塑料方砖。这些塑料方砖运往下游深加工企业,会变成高端鞋服等产品的原料以及其他塑料制品。

  “哪怕是分不出来的尾料也不会烧,每车塑料都是花钱买回来的,自然要物尽其用。”福州城投集团所属新基建集团资源循环事业部经理叶娇娜说,在这里,曾经被人们视为垃圾的废弃塑料成了宝。

  随着回收再生越来越受关注,“国家队”也进场收废品。作为一家市属国企,今年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正在全市打造全链条、全品类塑料回收体系,其中包含废弃杂塑料、塑料膜等低值可回收物。

  低值可回收物是与废弃钢铁、报废汽车、废家电等高价值废弃物相对的概念,往往需要经过规模化回收和集中处理,才能够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这些固体废弃物包含塑料膜、废玻璃、废旧纺织品、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

  低值不是0值,但它们发挥价值往往要“够量”,才能覆盖回收过程中的物流、人工、房租等各类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统计显示,回收一吨废弃玻璃,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20%,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公斤,可再生2万个500克装的酒瓶。每回收1吨废纺织品,相当于节约原油1.1吨。

  挑战 有人收购缺人分拣

  随着技术进步,提炼低值可回收物这座富矿不再难。

  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全新的尼龙纱线生产线使用的不是石油提取物原料。旧衣服等原料在生产线上消毒、破碎后,经过脱色、融化、拉丝等10多个环节,变为白色的纱锭。

  “对市面上尼龙含量超过50%的废旧服装面料,我们已经实现技术上的循环再生。”企业技术总监黎明表示,目前该生产线已通过国际纺织交易行业的回收再生标准认证,预计年产量可超千吨。

  除了永荣锦江,循环再生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纷纷入局。2021年以前,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从国外进口“洋垃圾”,2021年1月1日,中国发文正式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国内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入国内固体废弃物。

  历经4年多的发展,局面得到了翻转。采访中,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是中国企业回收、清洗塑料瓶,再卖到其他国家,有的价格甚至比原丝等原材料还要高30%。

  然而,回收低值可回收物却不得不面对“有人收购、缺人分拣”的窘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不少低值可回收物混杂在生活垃圾中焚烧。市商务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生活垃圾有300多万吨,从中回收塑料1.9万吨、废玻璃4.9万吨、废木材2万多吨等,大多数低值可回收物未进入回收再利用环节。

  应对 集中解决行业痛点

  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去年5月,《福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其中就针对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分拣、循环再利用作出具体部署。

  方案定下量化目标。到今年,全市建设废旧物资回收网点1370个,分拣中心40个(其中绿色分拣中心3个);备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900家,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10家;主要废旧物资回收量达140万吨;设置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731个。

  企业因时而动。“目前,我们已经在鼓楼、晋安等主城区筹建多个废旧物资回收站点,上半年将逐步开业。”叶娇娜说。在商务、城管等多部门的推动下,福州多家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试着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

  目标已定,落实是关键。福州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涉及商务、供销、城管、房管等多个部门,福建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教授刘心中认为,理顺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整合是关键,尤其是要有一个切实有力的抓手。

  他建议,培育并支持回收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打通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分拣、交易等环节,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低值可回收物如果洗不干净,下游厂家不会收购。因此,建设具有低值可回收处理功能的园区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多家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希望政府培育再生资源企业集群,打通产业供应链上下游,集中解决行业相关痛点问题。

(全文共199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