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第二高速项目成立党员突击队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交建供图)
智慧梁厂指挥中心。本报记者 郑帅摄
路地共建将征迁“拉锯战”变暖心“接力赛”,机场第二高速项目4个月完成交地1300多亩;福州机场综合枢纽项目加快推进,在弹丸之地腾挪挖出7.5万平方米的地下基坑……这是左海集团所属福州交建集团以“红色引擎”驱动“路链产业”的生动写照。
以路融链,路链八方。福州交建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兴链”行动部署、市委全面深化新时代“堡垒工程”工作要求,围绕市国资委“党旗扬·国企强”党建品牌和左海集团党委“聚园成链,路链八方”产业链党建品牌工作要求,以项目为支点,深化创建“一建五通,路链八方”产业链党建品牌,推动产业链上各企业党组织共同开展项目攻坚、技术攻关、市场攻拓。
去年以来,通过推行“模范立在岗位上,组织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推动解决重大项目攻坚突破瓶颈18个,解决工作难题56个。
贯通服务链
路地携手助重大项目破冰
眼下,机场第二高速控制性工程闽安特大桥主墩施工全面展开,开挖隧道超2000米,路基、桥梁、隧道均实现进度过半。福州交建集团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幸亏有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帮我们解决了征迁交地这个最大的‘拦路虎’!”
4个月交地1300亩!这是路地携手在征迁一线跑出的“加速度”——总长24.3公里的机场第二高速公路项目途经马尾区、长乐区共计5个乡镇23个行政村,涉及加油站、燃气站、村礼堂等多项“卡脖子”因素。机场复线公司通过“政银企党”结对共建为项目筹措建设资金36亿元,与施工单位、沿线政府、村委会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基层党员发挥擅长群众工作的优势,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成功啃下硬骨头。
机场第二高速的顺利推进正是福州交建集团以路固链融链的生动剪影。集团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特点,打通设计、施工、监理等产业链上下游,打破和沿线相关单位的壁垒,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让资源集中到一线,将服务送到项目上,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输入“红色动能”。
在福州机场,全省首个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和公交于一体的无缝换乘综合枢纽地下市政配套工程总体进度完成94.4%,各参建单位精神饱满,正朝着明年建成投用的目标团结奋战。说到去年底封顶的国铁车站,项目负责人依然难掩兴奋:“国铁车站施工交界面及交叉作业是整个机场二期最复杂的,刚进场时只给我们留了两块很小的施工场地,我们靠着腾挪转移硬是挖出了深达20米、总建筑面积超7.5万平方米的地下基坑!”
枢纽之地,动一发可牵全身,如何在方寸里挪出大空间?国际航空城管委会探索在项目引入“总设计师”制度,专家组团队现场“会诊”,对设计进行全过程把控,并帮助推进和周边相关单位的协调和项目管理服务工作。福州交建集团又成立多个“攻坚小组”,由党员攻坚队带头与相应单位建立常态对接、沟通、协调机制,以“绣花功夫”最大程度争取施工场地和作业时间。
2024年12月,伴随预留F2/F3线高铁站提前半个月顺利封顶,这场持续811天的“攻坚记”写下了圆满的句点,为项目正式投用奠定坚实基础。
融通创新链
技术攻关探索数智转型
进入机场第二高速智慧梁场,5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移动台座在轨道上不断游走,台座上的箱梁经过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后,进入自然养护、智能张拉压浆,最后提梁存放,整个自动化作业流程“丝滑”有序高效。
在这里,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对预制梁生产过程实施数字化监控和管理,通过智慧中心可远程自动化控制混凝土运输、布料、振捣工序,让梁片生产越来越向“3D打印”目标靠拢。“按传统方式每台座要7~10天生产一片梁,引入生产线后每条生产线每天能产一片梁,可节约场地30%,减少作业人员30%,功效提升约2.5倍。”A5标段项目总经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福州交建集团深入开展“先锋工程”专项行动,设立党员责任区16个、党员先锋岗40个,培育党员突击队、先锋队、志愿队15支,围绕项目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组织搭设“技术讲堂”“监理微课堂”平台,探索建立“交叉任职”“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让党员成为熠熠生辉的先锋力量,推动新质生产力在项目落地生花。
以匠心“智”造提升项目品质,机场第二高速在全省首批采用“环保管家、水保管家、安全管家”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在福州公路建设行业首次运用灾害预警系统,先后荣获省公路工程“四新技术”优秀成果4项,被评为省级“平安工地”示范项目、标准化管理典型示范项目。
面对长乐机场综合枢纽的复杂地质条件,项目联合监理、施工等企业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队围绕技术难点“一对一”攻关,先后提交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3篇,提交施工工艺工法2项,为福州乃至东南沿海地下市政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协同发展链
构建路网全产业链图谱
开路架桥,跨越山海。“一建五通”打通的不仅仅是有形的路,还是新时代国企的改革攻坚之路。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课题,福州交建集团以党建激活“路链经济”活力,积极拓展投融资、设计咨询、监理检测、道路养护、建材贸易等上下游业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力铺筑全产业链转型发展之路。
以组织联建为核心,链动产业升级——围绕交通建设主责主业,外联链上施工、监理、设计等企业互学互鉴互促,并融入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做强做优设计、监理、建设、施工、建材贸易、养护等全产业链,推动集团业务提质升级,路信设计公司、路信监理公司双双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人才联培为路径,搭建产学研融合高地——集团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船政学院、三明学院等合作建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产教融合基地”“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拓校企合作、育人渠道新模式。
以活动联办为桥梁,助力地方发展——与驻地共建单位常态化联合开展读书分享会、“理论宣讲进工地”、主题党日活动等,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作用,累计投入990万元开展便道施工、助老助困助学等公益活动,为乡村振兴发扬国企担当,注入红色动能。
以路链城,路通业兴。在党建引领、品牌赋能下,福州交建集团先后建成交通重点项目29个,累计建成交通基础设施超过900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探索形成省内首创“代建+监理一体化”“自管模式”等项目建设管理创新模式,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等荣誉,交出了“党建+基建”的国企改革样本,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奏响山海跨越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