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712期 >> 004版 民生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福州十六中女排 获全国联赛冠军 永泰假期接待约117万人次游客 “五一”罗源经济多维出圈 免费乘坐红红火火 群众出游畅通无忧 闽都鼎边民俗文化嘉年华亮相央视 竹人舞梦 非遗童行 公告栏 编辑

小院围炉煮茶 智造加速落地


“五一”罗源经济多维出圈


本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刘舒婷 高坤颖

2025.05.06

  

  “五一”罗源经济多维出圈

  

  “五一”期间,霍口房车露营让游客“森呼吸”。通讯员 刘舒婷摄

  

  这个“五一”假期,罗源以独特的畲族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成为福州周边游的热门目的地。从非遗“凤凰装”的破圈走红,到房车营地、旅游驿站、庭院经济的百花齐放;从智能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到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罗源“五一”经济呈现多维度爆发态势。

  非遗焕新 激活特色庭院

  这个假期,罗源文旅的“顶流”非畲族“凤凰装”莫属。假期首日,在罗源溪尾街,十余位摄影师架起“长枪短炮”,镜头聚焦畲族少女头顶摇曳的银饰与衣服上的凤凰刺绣。“这里的光影和建筑曲线,与服饰图腾形成了时空对话。”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吴国群说。这场由罗源县文旅部门策划的“凤凰装深度体验周”,与月前影星赵丽颖在此拍摄的“非遗大片”形成呼应。

  在松山镇八井畲族村,百元变装体验让游客化身“畲家儿女”,银饰叮咚、红黑裙裾翻飞间,非遗技艺化作可触可感的沉浸式场景。村民雷秀萍一边演示织带技法,一边向游客解读服饰密码:“这纹样是畲家人手牵手的图腾,银链垂落象征凤凰尾羽。”

  距离八井村20分钟车程的管柄村新亭小院,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文旅图景。孩子们在水道边捕捞小龙虾,年轻人围炉煮茶谈笑风生,古官道旁的非遗市集里,漆扇DIY、国潮盲盒前排起长队。“这里既有千年官道的历史感,又有现代营地的松弛感。”游客刘先生带着孩子体验肩头戏表演后,提着肉松、蓝莓等特产满意而归。这个由建筑垃圾场改造的文旅空间,“五一”期间单日最大客流有近千人次。

  罗源的文旅创新不止于此。在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溪尾街,闽剧茶楼与畲药体验馆比邻,游客日间可试穿凤凰装漫步明清古建,夜晚可欣赏非遗闽剧;霍口畲族乡推出的房车营地项目,吸引着年轻客群体验“车轮上的假期”;西兰乡破石村“茶院子”游客可以亲自参与采茶、制茶活动,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我们像拼积木一样打造文旅矩阵。”罗源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已培育特色庭院经济示范点12个,形成滨海风情、畲风海韵、小院漫游三大主题线路。

  多元业态 点燃经济引擎

  4日,罗源县文锦街的“凤凰集”重现传统圩市的烟火气。罗源菌菇、中房礼饼等20余种特产在灯笼映照下魅力凸显,漆扇制作摊位上,孩子们专注地勾勒图案。“既是卖货,更是展演。”县供销社主任杨莹霞指着身穿汉服的青年摊主介绍,活动通过“古早味+新潮味”组合,单日吸引客流数千人次,带动周边商户销售额增长。

  在罗源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五一”促消费活动通过“全业态覆盖+多元优惠”点燃购物热情。苏宁叠加补贴最高达40%,满额赠风扇、团券秒杀等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推动商场单日客流突破3万人次。

  消费热潮在乡村与城市间双向奔涌。八井村免费向村民开放的山哈集市,让雷秀萍家的蜂蜜日销百余瓶;溪尾街草桥码头的凤凰装体验店,假期租赁服装做妆造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值得关注的是,特色文化正成为消费催化剂——印有凤凰图腾的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体验畲药养生的游客络绎不绝。

  新能源赛道 假日加速奔跑

  文旅之外,罗源产业版图正悄然生变。4月30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凯利智能驱动无模组电池结构件制造项目、广路新能源汽车电池铝板智能制造项目等一批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剑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

  总投资3亿元的凯利智能驱动无模组电池结构件制造项目,通过AI驱动智能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将成为宁德时代供应链重要节点。广路新能源汽车电池铝板智能制造项目,则以“设备互联-远程监控-故障预警”智能闭环深度融入宁德时代体系。

  地理区位优势加速产业集聚。4月24日,罗源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开工,这个总投资65亿元、年产40GWh新能源电池的“超级工厂”将助力福州北翼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五一”期间,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共有18家企业不停产,涵盖新能源、汽配、新材料等领域。这些企业紧抓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激增的机遇,通过假期加班加点保障供应链稳定,以实干姿态诠释“劳动最光荣”。

(全文共171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