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134期 >> A07版 兰花圃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樱花园里有故事 唯有书香不可负 闽湖夜色 责编

□榕荫漫记


樱花园里有故事


戎章榕

2023.03.01

  “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立春前后,福州的樱花竞相开放了。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轻绯淡粉,落英缤纷,飘逸悠然,如梦如幻。

  在福州鼓岭、金鸡山、森林公园、牛岗山公园等诸多赏樱地中,有一处樱花园比较特别,特别在于它有故事。故事发生在金山公园,记录了中日两国民间的友好往来。

  福州原本没有樱花树,金山公园樱花园与一位日本女士有关。

  在公园的一处绿树丛中,立有一块碑刻“日中友好樱之园”,落款是“日本国内阁府大臣政务官众议院议员冈下信子”,时间是“2007年6月吉日”。

  显然,这片樱花园的樱花来自日本。

  碑刻背面写有:“2000年,冈下信子的夫君冈下昌浩先生因病到福州求治。得到福州市有关方面的精心照顾。为表达感激之情,冈下信子先后于2000年和2007年两次向福州市赠送樱花树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冈下信子的丈夫冈下昌浩长期从事中日友好工作。1997年,不幸被查出直肠癌晚期。由于他对中华医学极为推崇,后来专程来闽,求治于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州医师的热情与周到,尤其是第一医院潘明继医师的尽心尽责,让她一家很感动。虽然一年之后,丈夫还是走了,但冈下信子说:“潘医生延长了我丈夫的生命,让他在身患重病时没有痛苦,保持了生活的高质量,他走得很安详。”

  冈下信子在丈夫故去后,对潘医师、对千年古邑榕城的感情并未因此而中断,反而更加坚定她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的决心。2000年6月,她在竞选当上日本众议院议员后,立即向国会申请,组团访问中国。得到批准后,于同年12月下旬专程赴福州访问。为了延续日中友好事业,她特地带上了两个儿子同行。她还准备了百余棵樱花树苗,空运到福州,她要用樱花来答谢福州。“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其实,樱花最早起源于中国,汉唐时已普遍栽种。遂后东传,日本渐成“樱花之国”。

  2000年12月,冈下信子携子参加的日本国会议院代表团与福州市领导一起,举行了中日联合种樱花仪式,在福州金牛山公园共同种下了80棵樱花树苗,这其中不包括冈下信子母子与潘医师一家共同植下的树苗。后来,金牛山的80株樱花树被移到了金山公园,建成了福州历史上第一个樱花园。

  200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时任日本内阁大臣政务官的冈下信子带领日本友好访问团访问福州。日本贵宾在金山公园樱花园,又植下120株樱花树苗。

  说到福州,与日本交流交往可谓源远流长。从明代柔远驿(官方全称为“进贡厂柔远驿”),民间又称“琉球馆”(已经重新修缮为福州对外友好关系史博物馆),开启了福州与古琉球王国的交往历史,到当代建立“福建-冲绳友好会馆”,双方不断开展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谁道春犹早,山樱几树新”。福州的樱花园今后将会逐年增多,中日友好的故事也将不断续写。前年金山公园培育种植了福建山樱花新品种,榕城还引进了日本晚樱,花型比其他樱花饱满圆润,花期延绵了整个春天,赏樱季长,花事不断。更为可喜的是,如今的榕城无处不见樱花的浪漫绽放,惊艳了时光,妩媚了春风。

  “人间最美芳菲处,落英缤纷又一春”。本文开头引用的那首诗是周恩来总理早年写的,充分表达了中国人对日本樱花的喜爱和思慕之情。尤让人铭记的是,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当时,周恩来总理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田中角荣首相向中国赠送了1000株樱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樱花,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冈下信子的儿子冈下昌平如今已是日本众议院议员,也热衷于促进中日友好往来。一个有故事的樱花园,成为中日两国民间交流交往的又一佐证。

(全文共151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