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江南水都中学现有教职工102人,中高级教师65人、硕士学位教师40多人、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福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市级骨干教师25人。2022年新增福州市名师培养对象、福州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州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学校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福州市文明学校等荣誉。
一、书香校园人文滋养心灵
走入福州江南水都中学,校园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生机勃发;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等错落有致。学校教学设施完善,配备地理、劳技、音乐、人工智能等功能教室及学生朗读亭、校园电视台等文化设施,温馨明快的心理咨询中心和智能化的图书馆更是学生驻足放松的心灵港湾。
青春活力的主题公园、宽敞明亮的水都书吧、宁静悠远的艺术长廊,传递着学校拼搏精神和求知理念。教室、走廊,随处可见精心挑选的名言警句和师生共同创作的书画作品浸润着学子心灵。
二、五育融合促进个性发展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以培养“身体棒学习好心灵美”的水都学子为目标,坚持五育融合,立德树人,努力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一)育人为本,育德为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打造“和韵德育”品牌。通过“润心、润行、润美”的丰富德育课程,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恭谦有礼、积极实践创新、学会健康生活的水都学子。构建“水都之星”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多元评价与集体综合评价相结合。广泛评选“友爱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等校园之星,发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文明班级”“最美班级”评选,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
构筑家校间的心桥,办有温度的教育。坚持“生生不落勤连心促成长”的家访原则,架起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座桥梁,拉近师生、家校间的情感,为孩子们美好明天一起努力。
(二)五育融合,“双减”提质
学校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构建了“3+”教学模式,打造“问题+情境+实践”的智慧课堂,指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进步,实现“课堂+社团+生活”的学习空间拓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赋能。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优秀,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肯定好评。注重初高衔接,为学生后续发展蓄能助力,多位毕业生录取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学府。
学校立足五育,落实“双减”。坚持生活即课堂的理念,开展校园活动和兴趣社团,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推动多元能力发展。坚持开展研学活动、书画展、科艺节、读书节等多彩校园活动,拥有机器人社团、管乐团社、合唱团、足球社、绘画社等特色社团。坚持劳动育人理念,在校园开辟8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将学科教学、民俗文化、品德教育等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管理田地、播种耕作,锻炼了实践能力,收获了劳动快乐,培养了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近年来,学校体育、美育成果丰硕。足球队连续多年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春季联赛(福州赛区)冠军组一等奖。羽毛球队曾获省市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单、双打第一名。曾有学生荣获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绘画类一等奖、福建省经典诵读比赛二等奖,更有多名学生在省市运动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绘画、书法篆刻等比赛中获奖。
刘翔、曾艳婷、魏秋双老师在福建省第五届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奖
三、名师领航锻造名优教师团队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倾力培养师德高尚、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典型。郑海燕校长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务处主任李碧珍老师为福建省特级教师。郑海燕、倪江山、李碧珍老师曾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校教务处、英语教研组、政治教研组等被授予福州市“五一先锋号”荣誉。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成绩斐然。学校共有8名教师在近三届福建省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奖,获奖人数位列初中校前列。在上一届福州市教师技能大赛中,共有21位教师获奖,特等奖2人,一等奖7人。此外,近4年来,超200人次教师在省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优质课评比、“三优联评”、信息素养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佳绩,涵盖初中学段所有学科,并有超30%人次获比赛一等奖。例如,周燕春老师执教案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李珊老师执教课例获全国第十四届中小学创新课堂实践观摩优秀课例。刘翔、曾艳婷老师课例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语文、物理、美术、音乐等7个学科荣获省市级作业设计评选优秀作品。共有41名教师在上一届福州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42%。同时,学校为省市级历史学科基地校,拥有福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郑海燕名师工作室,在全市起到了广泛引领辐射作用。
回望办学之路,水都人见证了学校日新月异的成长。展望未来,水都人砥砺前行,让学校成为全体师生梦想启航的地方,成为人民满意的优质名校!
劳动育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耕读”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