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雷子歆
在厦求学的语言学人。连江/长乐口音混合体,吃饺子只蘸番茄酱!
离家在外,我们似乎总能凭借一些特殊的“暗号”,在陌生的城市和人群里快速锁定老乡。在福州人眼里,聊到令人惊诧的事件时下意识发出一声“切强”的感叹,再佐以并拢食指和中指前后挥动的“经典手势”,这暗号就算对上了。
“切强”作为谐音,其正字应当写作“凄惨”。那么“凄惨”真的很“凄惨”吗?实际上,它的含义中并不带有悲悯,更多的是作为万能的感叹词出现在口语中的。在福州人的对话中,这短短两个字,几乎囊括了无数复杂情绪。想要吐槽人,只需睨上一眼,吐出一句:“凄惨,这人有毒吧!”听者即可意会;遇到了倒霉事,和朋友诉苦,来上一个“凄惨,我今旦野倒霉!”,话题就可以顺势打开;小孩子贪玩,偷穿大人的衣服来自我欣赏,妈妈看到以后,也会宠爱又嗔怪地说:“凄惨,笑死侬啦!”
除了“凄惨”,福州人的口语词库里,还有不少的感叹词可以用来反映当下的心情,如“哇哈”“唉哈”“天地”“怨命”和“做愆”。它们一一对应什么样的情境呢?
“哇哈!几年无看汝,伲囝哥这满大了(几年没见你,孩子这么大了)。”
“唉哈,今旦世乇风乞汝吹过来(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在福州话里,“哇哈”和“唉哈”,就是非常典型的惊叹词。它们本身并不具有褒贬的属性,既可以出现在称赞中,也能用来表达火冒三丈时的内心活动,与普通话里的“哇”非常接近。
而当一个福州人听见一段来自他人的悲惨经历时,又往往会无奈地叹出一句“天地!”“怨命!”或者“做愆啊!”在这里,“天地”就像普通话中的“天哪”,“做愆”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造孽”,而“怨命”则更具福州话的独特性,可以被解释成抱怨命运,多用于遇事不顺或做错事时表达情绪,不指向具体的事件。
这些常见的感叹大多出现了“天”和“命”等关键词的身影,多少带着点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们通常出现在对不好的事件的回应中,透露出说话人的难以置信和对命运的叹息。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其他方言里,这样的感叹词也并不少见。例如温州话的“皇天啊”、贵州话的“天菩萨”、泰州话的“没得命”,同样表达“天啊”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间许多现象并非人力所能解释,要想得到答案,人们只能转而求助于“天”和“命运”这些至高无上的存在。它们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所谓的“天”和“命运”,究其本质,其实都是“天理”的外化,象征着自然的运行规律。因为神秘、难以预测和不可掌控,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从一年一度盛大的祭祀仪式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感叹用语,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可见一斑。
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们也将自己朴素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留存于方言之中。这些古老的语言,其实也是我们回望历史时珍贵的非物质“考古资料”。无论是“凄惨”的吐槽、“哇哈”的惊叹,又或是“天地”的感慨,各种方言都是乡土文化背景所造就的独特标志。看到这里的你,如果想用寥寥数语来伪装地道福州人的身份,或是在异国他乡迅速锁定来自榕城的友人,不妨试试这套“暗号”,也许能够收获惊喜。
有声专栏,扫码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