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353期 >> A07版 二梅书屋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福州话书面语读音有何“窍窍”? 如何从书法界“小白”跃升为“圈内人士”? 逛书店 责编

闽都文化 福州腔调


福州话书面语读音有何“窍窍”?


施文铃

2023.10.06

  

  福州话书面语读音有何“窍窍”?

  

  作者介绍

  施文铃 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学者,闽都乡学讲师,福建省级非遗福州方言八音传承人,著作《福州八音字典》。

  福州方言源自古代汉语,书面语读音方法也依循古汉语异读原则。在承续汉语文言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之外,故有复(还有)现代汉语简化合并字产生一字多义多音而造成的通假字,这种情况之复杂,比起文言异读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福州话书面语异读万变不离其宗,依然遵从古代汉语文言异读,故有章法可循。明辨语句中字义对应其读音,即本义读本音,另义读另外音。通常有下列三种异读情况:

  一是破音异读。福州方言书面语句中的字,表达本义读本音,另义项读另外音。

  例:“江”字,本义见《释名》江,共也。小江流里其中,所公共也。意思是讲,溪水、浦水汇入大流江。常见词语有复(有):黑龙江、黄浦江、钱塘江、闽江、乌龙江、三江口、马江、濑江、五通江等,以上本义读“工”音。又,“江”引申字义,指疆土、地域,或特指、抽象概念、姓氏等,读“缸”音。常见词语有复:江山、江南、江西、江苏、浙江、江湖等。这些词语中的“江”已抽象化,故此变读“缸”音。

  二是通假异读。现代汉语简化字改革后,因多字简化合并为一字,生成一字多义多音,类似古汉语通假字。

  例:“註”共“注”,现代汉语简化合并为蜀字(一字),福州话读“铸”或“渍”。在语句中表达为“註”字义,见《毛诗·序疏》“註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明也”。凡在词句中表达“註”字义,读“铸”音。常用词语有复:注册、注销、注明、注定、译注、附注、备注、校注、批注、注解等。又,《说文》注,灌也。语句中字义所指“注”,读“渍”音。词语有复:注入、倾注、专注、注意、注视等。

  又例:夹、裌、槣三字合并简化为蜀字,福州方言形成一字三义三音,语句中辨别其不同字义,对应读合并前旧字读音。在语句中表达“夹”字义,见《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夹,从左右两方相持。读“求灯8”音(此处为八音拼切读法)。俚语有复“三夹饼,三夹板,尾仔夹呢做侬(夹着尾巴做人)”。若在语句中表达“裌”字义,见《汉语大字典》裌层的衣裳。读“甲”音。俚语有复“裌仔,蜀年倚望蜀年好,汗衫补成破裌袄”。若在语句中表达“槣”字义,见《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槣,以箸取物也。读“结”音。俚语有复“者槣蜀箸就戽蜀脸前衱(才夹第一筷就洒衣襟上)”;“粈侬呢喫呒敢槣配,帮侬呢睏呒敢拔被(搭伙不敢夹菜,搭铺不敢拖被)”;“贪大槣着骨(贪图大块肉夹到骨头)”等。

  三是古音异读。故有山川名、古地名、古人名、种族名;姓氏、专有古字等,这些专有词字古音比较稳定,读遗传下来的古音。

  例:弌读“石”音,见《说文》弌,古文一字。又,弍读“烂”音,见《说文》弍,古文二字。可见,“弌”“弍”远古汉字在福州方言中相传至今。

  以上三点,是为福州话书面语读音“窍窍(窍门)”。

  

  福州话书面语读音有何“窍窍”?

  

  有声专栏,扫码可听。

(全文共122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