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全景。记者 陈捷阳 摄
海洋经济重点项目蒸蒸日上、临港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海洋文旅融合加快推动……向海发展,向海开放,长乐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大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打造强品牌,为福州加快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贡献长乐力量。
长乐外海风电项目。资料图
松下港区助推
“港产城”融合发展
长乐海岸线长105公里,沿海沙滩横贯8个乡镇(街道)、44个村,海域面积3248平方千米,有大小岛屿、礁86个。
福州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位于长乐的松下港区是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第二批对台小额贸易试点口岸,也是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之一,主要经营粮油、铁矿石、煤炭、钢材、砂石等散杂货的装卸、仓储、中转、运输等业务,形成了功能齐全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松下港区码头规划建设14个大型深水泊位,目前已投入运营6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为水工结构20万吨,2022年吞吐量近3500多万吨。
目前正在建设的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17号泊位工程,是今年福州“丝路海港城”重点项目,投资5.1亿元,新建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是集散杂货、集装箱业务于一体的通用泊位。该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75万吨,预计2025年初建成投产。
松下港区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将更好地满足后方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为周边及腹地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港口物流服务,助推福州新区新城“港产城”融合发展。
松下港区。资料图
加速推进38个
海洋经济重点项目
长乐是福州“东进南下 沿江向海”的前沿阵地,俯瞰东海之滨,云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已经崛起。
滨海新城的福州达华卫星产业园,是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签约的福建省数字经济重大项目之一,目前正加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依托高通量卫星及星轨资源,融合大数据、智慧海洋和海洋经济运营,打造“海联网”工程,建成“一网一中心”,即打造全球高通量卫星覆盖和海洋信息感知网,以及“海—船—岸—养—旅—管—产”相结合的海上数字应用中心,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只是长乐区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2022年,长乐建设总投资超320亿元的海洋生物新材料等15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引进第二家远洋渔业企业,完成养殖海权改革试点,松下港区12#、13#泊位投入使用,海上风电A区、C区工程并网发电。
今年长乐区积极融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上福建”“海上福州”建设,用足用好RCEP政策红利,持续实施总投资870亿元的达华卫星、生物新材料等38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
今年长乐区还持续推动潭头、漳港三营澳、松下长屿二级渔港提升改造,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养殖,推动人工育苗科研攻关和苗种增殖放流。
长乐向海发展
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长乐人向海发展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曾在此造船。
在长乐闽江岸边的郑和广场上,一座高大庄严的郑和石像临江而立,他手执出海文书,目光坚定。和郑和广场一路之隔的郑和船队福船模型“扬风启航”,威慑四方。
这是郑和在长乐留下的印迹。600多年前,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前,均在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开启了长达28年的航海时代,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600多年后的今天,郑和已成为长乐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在传承郑和文化之路上,长乐书写着海丝文化的新篇章。
在长乐梅花镇海滨,600年历尽沧桑的梅花古城巍巍屹立,见证了琉球王国与中国长达500多年的藩属关系,它在中琉之间长期的政治交往、文化交流、贸易交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琉球王国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杨载出使琉球,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明朝贡,与明朝正式建立藩属关系。中国册封琉球使团每次都在福州造船及招募使团人员等,福州成了册封使团的起程和返航地点。
长乐梅花镇因处在闽江出海口,成了册封使团的主要开洋地和琉球朝贡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朝成化之后的历次册封使团都是从梅花港开洋。梅花城的许多军民更是直接参与了历次对琉球国的册封活动。
福州海滨旅游区
资源丰富人气旺
长乐海域有世界珍稀海蚌保护区、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黄金海滩,构成以海景为主,江景、山景为辅,别具一格的自然风景线。
目前,位于长乐的福州海滨旅游区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福建热门海滨旅游目的地之一。福州海滨旅游区拥有约15公里长的沙滩岸线,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今年5月1日起,福州海滨旅游区下沙海滨度假村开放运营,前3天共接待游客23.1万人次,单天最高接待8.5万人次。下沙热力持续不减,沙雕艺术展、踏浪赶海节、房车露营、帆船赛等活动不断举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国庆期间,这里的活动精彩纷呈,人流量爆满。
在福州海滨旅游区,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乐漳港海蚌。它又名“西施舌”,个体大、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明朝时就已经是宫廷贡品。闽菜大师强木根和强曲曲创出与佛跳墙齐名的鸡汤汆海蚌之后,漳港海蚌更出名了。
长乐区一直十分重视漳港海蚌的保护工作,从建立保护区、研发人工育苗技术、开展增殖放流,经过32年的保护,长乐漳港海蚌种群逐步恢复。
今年是长乐建县1400周年,新起点,再起航,长乐正向海续写新的发展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