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371期 >> A05版 福州新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连江摩崖石刻 大半在青芝山 聚群英之力 铸眼科之峰 连江解决急难愁盼 通车通路通民心 向游客兜售物品 导游被罚两千元 广告 责编


连江摩崖石刻 大半在青芝山


明代开山侍郎董应举在马祖也留下题刻,记述抗倭事迹

记者 郑瑞洋

2023.10.24

  福马亲 两岸情

  

  连江摩崖石刻 大半在青芝山

  

  作为古迹保护起来的大埔石刻。

  

  连江摩崖石刻 大半在青芝山

  

  重阳节,游客打卡青芝山的摩崖石刻。 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 郑瑞洋/文 马祖日报供图

  昨日是重阳节,不少游客登高望远。连江青芝山凭借左宗棠、董应举等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成为网红打卡地。值得一提的是,董应举也在马祖留下了重要石刻。

  青芝山成为网红打卡地

  位于闽江入海口、连江县琯头镇的青芝山,是福建名山之一,素有“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的美誉。据初步统计,连江县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仅青芝山就留有121处。

  连江县志等记载,青芝山由明代工部侍郎董应举(琯头人)拓荒开山。青芝山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观仙洞、万松岭、悬石洞、木鱼岩、青芝寺等处崖壁,包括董应举、明代首辅叶向高、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清代帝师陈宝琛等人的题刻。

  年初以来,景区对字迹模糊不清的60处摩崖石刻进行清洗、描绘、重新上漆,翻新的摩崖石刻包括左宗棠、林森、董应举、叶向高等名人的石刻。其中,左宗棠在督办福建军务期间在青芝山万松岭题刻的“半岭天风有啸声”,字径宽0.12米、高0.17米,落款“左宗棠”,保存完好。董应举石刻在众多石刻中留存最久,分布在猿公岩、悬石洞、星窝岩、三玉蜍以及憩泉旁。

  马祖保留特殊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马祖列岛也有董应举留下的石刻——东莒大埔石刻,成为当地一处热门景点。

  据林金炎《马祖列岛记》记载,1953年,马祖守军在位于东莒岛大埔山坡修工事时,发现一块刻有董应举所题的石刻岩碑。石刻共41字,每字径22厘米,楷书,竖刻。全文为“万历疆梧,大荒落,地腊后挟日,宣州沈君有容获生倭六十九名于东沙之山,不伤一卒。闽人董应举题此”。

  据了解,沈有容是明朝抗倭名将,也是赴台驱逐外寇第一人,因长期督率闽省水师,卫护海峡两岸百姓,无往不胜,有“洗海飞将”之称。

  那么,石刻从何而来?据《连江名贤》记载,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倭船闯入闽海,占据马祖列岛。董应举向福建巡抚推荐起用沈有容执掌闽海防务。次年,沈有容官复“水标参军”,驻所连江定海卫。五月,沈有容在马祖东沙岛(今东莒岛)生擒倭寇69人。于是,董应举在岛上大埔山勒石记录沈有容功绩。

  “大埔石刻简约精练,字迹遒劲有力,至今保存良好,短短41个字却记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侵略战争胜利史实,印证了两岸同胞同仇敌忾抵御外侵的民族感情。”《连江胜览》如此写道。

  如今,连江县加快争创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整合包括摩崖石刻在内的文旅资源,为游客打造“游马祖、逛黄岐、赏茶山、观闽江、泡温泉”等旅游体验。

(全文共1116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