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395期 >> A13版 兰花圃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短裤与猪舌头 七婆和月季 城乡两帖 责编

□灯下漫笔


短裤与猪舌头


山雨

2023.11.17

  语言是用来表达想法的,而且,简洁明了是基本要求。但在一些情况下,语言被“文字”给“化”了,出现特殊的语言现象。“讨口彩”就是语言一种特殊的“化”。

  猪舌头,如果用福州话直说,就是“猪嘴舌”,简称“猪舌”。舌,在《现代福州八音字典》中,跟其同音的有“折”,意有“生意亏损”,通“蚀”。听起来是折本的意思,不吉利,属于禁忌语。人们就选择意思相反,比较吉利的“赚钱”的“赚”字,称猪舌为“猪赚”,讨个好彩头。虽然俗了点,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这就是语言的“讨口彩”和“禁忌语”现象,利用语言的谐音和相关事物的特征特性,人为地加以“干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寓意,来寄托良好的心理愿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福州话还有一个词,也是融合了“讨口彩”和“禁忌语”,就是称“短裤”为“裤长”。这里的“长”,不是官职的“长(zhang,上声)”,而是“长短”的“长(chang,平声)”。

  人们穿衣服的历史,从护体、遮羞起步。早先是衣裳,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空裆。后来把裆连起来,成为套裤,从腰到脚面就称为裤子。后来有了腰下不过膝的裤子,叫短裤。自然,相对比它长的就叫长裤。

  福州话称长裤为“长裤”。但称短裤就麻烦了,不称“短裤”。为什么呢。因为“短”字不好。“短”字从矢,表示长度。它与“豆”组合,表达个头由大变小,相对较小的意思,后比喻短小、短缺、短促、短命、短暂等等。基本都是不吉利的意思。

  “短”与“裤”结合为“短裤”,就更不行了。“裤”与“库”同音,《说文》解释:“库,兵车藏也。”说明“库”是古代收藏兵车的建筑,如弹药库、军械库等,后来又延伸出水库、油库、粮库、国库等等。

  《史记·管晏列传》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就是仓库。如果称“短裤”,与“短库”谐音,“仓库(物资)短缺”,这就很糟糕,是忌讳的。于是,为禁忌,改“短”为“长”,讨个口彩。但是,“长裤”也不行,已经被“从腰到脚面”的家伙叫了。怎么办?聪明人点子多。按照福州方言的倒装组词法,如“闹热”“人客”等,来个“裤长”。于是,八方周全,吉祥如意。

(全文共886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