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龄行书泥金扇面。
林天龄最后任职的江阴学政衙署仪门。
长乐金峰,闽东千年名镇,因其人文荟萃、地理优越、商贸鼎盛,饮誉八闽。同治帝师林天龄(1830-1878,字受恒,又字锡三,号思云),即是长乐金峰人。其十世祖由长乐迁省城,在省城安了家,但这一脉,仍籍长乐。
家居省城,族人又多在外为官、营生,因此,今日已很难在金峰找到“像样”的林氏故居。位于林氏家族祠堂后面的那座林家祖传农家小院,也早已破败不堪、堆满杂物。但据说,林天龄早年间曾在这里生活过。
不重房宅,或许与林天龄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也不无关系。
林天龄的曾祖林辅廷(字相国)、祖父林逢春(字家标),都曾“雄于财”,又都慷慨好施——嘉庆年间,林逢春在福州经商时甚富,资助他人银两数以万计。林天龄的父亲林经光(字则天、犀岩,嘉庆二十四年举人,任贵州安化、余庆、永从知县,护理黎平知府,署开州知州,多惠政),为官二十余载,两袖清风归乡,也能承继祖志,热心资助乡里。及至林天龄,也总是以自己的薪俸,甚或还得当掉夫人的首饰,来帮助有求于他的老家人、捐助给慈善部门等。
林天龄自幼聪颖好学,十岁丧父家道中落后,幸得未来岳父、长乐同乡举人陈学澜“收留”得以继续学业,并最终在咸丰十年(1860年)以京考第七名(庚申恩科二甲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此后,林天龄在京十多年,官职一直在变。据林天龄三子林开謩齿录中所记,可知林天龄先后任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山西学政、右赞善、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弘德殿行走、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署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十几种官职。
入翰林院后,林天龄深受主持翰林院的相国倭仁器重,后被招入上书房。同治十年(1871年),在恭亲王奕訢的举荐下,林天龄接替因母病故而丁忧三年的翁同龢,受命弘德殿行走、日讲起居注官,成为同治帝的五位师傅之一(另四位为晚清名臣李鸿藻、徐桐、桂清、广寿)。
只不过,这位严厉的“林夫子”没能做太久的“帝师”。第二年,也即同治十一年(1872年),林天龄就被玩心还挺重所以并不愿受严格教导的同治皇帝委婉“劝退”,后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外放任了江苏学政。
林天龄最后任职的江阴学政衙署,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2年),后毁于历年战乱,今仅存仪门(衙署二门)。仪门正前方,近年新修一座牌坊,两侧立柱上的联句:“文章有神,浩气贯大江南北;风雨不动,欢颜开广厦万千”为林天龄任江苏学政时所题写(原楹联本张挂在衙署大堂,今不存),今以江阴乡友、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书镌刻而成。
在任江苏提督学政前,林天龄就曾任山西学政,还当过庚午科江南乡试副考官、甲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严厉、尽职,是这位选拔人才的考官在任上一以贯之的准则。
任山西学政时,林天龄就密切注意考场的监考守卫,连对考生带进考场的饭筐茶具都要亲自查看。他阅卷也极细致,力求不放过一个可用的人才——考生能在文章中发表与众不同的论点,即便文章写得不太熟练,也能获得录用机会;文章写得极好但有疑问的,林天龄还会亲自面试以决定其去留。担任江南乡试副考官时,因正考官铭安经常生病,很少校阅试卷,林天龄还在考场积劳成疾,以至吐血。
等到了江苏学政任上,林天龄的严厉与尽职一如既往,兢兢业业选贤与能,说他是“呕心沥血”当不为过。光绪二年(1876年),林天龄江苏学政首任期满,继续连任。遗憾的是,光绪四年(1878年),操劳过度的林天龄旧病发作,卒于职。
陈衍所编《福建通志列传选》中记载了林天龄的最后时光:“四年八月,自江阴行部至太仓而疾作。十月,按临松江;甫入试院,气逆上不可止。佥请回署,不许;请停考,亦不许。疾笃,左右扶掖登床,方展衾褥,已趺坐而卒。”而去世的这天,林天龄还在尽职地亲拟考题,审阅试卷。
林天龄去世后,清廷赐予殡葬费并归籍安葬于福州西关外的江心岛。宣统年间,朝廷准许林天龄入祀名宦祠、国史馆立传。民国3年(1914年),由清室追谥“文恭”,与帝师翁同龢相同。
位于今福州仓山建新镇阵坂村旁的林天龄家族墓地,于2013年被列入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名录。此处墓地安葬有林氏祖孙三代的四座墓,分上中下三台。上台是林天龄父林经光墓,林天龄墓位于中台,下台是林天龄长子林开章、四子林开祐墓。
既是帝师,也是众多学子的老师,林天龄自然学识渊博,尤工诗赋,是“南社五虎”之一。
南社,是咸丰年间具有代表性的闽中诗社,由林直首倡,社员共计十三人,“风流文采照耀一时”。林天龄是创社九人之一,余为林齐韶、梁鸣谦、林直、黄经、马凌霄、杨叔怿、郭式昌、陈遹祺。其中林天龄、杨叔怿、郭式昌、陈遹祺、马凌霄并称“南社五虎”(五人皆庚寅年生,故称“五虎”)。
林天龄故去时,“南社五虎”之一的杨叔怿作有如下挽诗:“复哉林学士,自少不凡姿。朝右倾风度,经筵作帝师。衡文方造士,正学足匡时。天不斯人寿,凄凉吾道衰。”
南社社集从咸丰三年(1853年)春至五年(1855年)秋举行了十一次,历时两年半。南社社集活动停止后,林天龄还曾加入聚红榭词社。林天龄著有《治安策》《林天龄手札真迹》,辑有《林锡三先生两游紫琅倡和诗稿》等。
林天龄身处的道咸年间,正是碑派书法蓬勃兴起的阶段,但在朝堂士大夫间,碑派书法似乎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林科举进士出身,并选入翰林院,想来书法当为馆阁体上乘,人生的理想也当以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指归,书法只是他“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的小道。话虽这样说,但林天龄在书法上的成就也实不容小觑。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收藏的《林锡三先生遗稿》一书中,收有林天龄的近百首诗词,馆内还保存有林天龄和友人的多封书信墨迹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