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486期 >> A03版 今日关注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出圈又出海 长乐游神为何这样火 公益广告 责编


出圈又出海 长乐游神为何这样火


年轻人带来新活力,既输出传统文化,又满足海外游子思乡之情

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陈琳 柯抒琳

2024.02.25

  

  出圈又出海 长乐游神为何这样火

  

  游神队伍走街串巷。

  

  出圈又出海 长乐游神为何这样火

  

  游客和神像合影留念。

  

  出圈又出海 长乐游神为何这样火

  

  长乐猴屿乡的游神民俗活动同步在美国举行。美国福建同乡会供图

  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这几天,长乐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节在网络上始终保持超高热度,其中一个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4亿次,创历史新高。

  作为我国著名侨乡,长乐几乎“村村有游神”,模式和内容各不相同,甚至火到海外,在纽约等地有同步的游神活动举行。这既是传统文化输出,又满足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那么,长乐游神祈福活动为何如此风靡?

  数百年民俗

  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节,属于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俗项目。文化节游神的范围,包括长乐潭头厚东村、克凤村两个村,在以前,这两个村共同属于厚福。

  厚东村老人会负责人林启同告诉记者,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节游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每年正月初十及廿六,众人集体出动,恭请英烈王、五福大帝及所属部将和诸天神圣巡游。

  长乐厚福英武庙供奉的是英烈王九使公,传说明崇祯年间发洪水,庙被冲毁,蟒王与其子九使公等神像被洪流卷走。其中,九使公神像随洪水漂流到陈塘港下游出海口的厚福村。神像连续数天泊在岸边不去,乡人引以为奇,于是从水中捞起神像,立庙祭祀。

  四百多年来,这项游神祈福活动,几乎没有中断,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各地祭祀的神明有一千多个。长乐几乎“村村有游神”,每年的类似活动达数百场,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长乐人。

  福州有关文史专家表示,游神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祈福活动,它集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于一身,游神活动流传至今,当代人延续祈福仪式,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福州游神活动中蕴含非遗文化,如塔骨神将、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鼓乐等大量民间技艺参与。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下走街串巷,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有人称之为“行走的福州民俗博物馆”。

  神将的像在福州地区俗称“塔骨”,这是一种大型空心竹骨神像,由人在塔骨里面扛起神像,俗称“挺塔骨”。而神将的脸谱、头冠、服饰都颇有讲究。塔骨神将也是非遗项目之一。

  年轻人的参与

  带来了巨大流量

  网红博主“檀檀”也参与了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节游神活动的直播。他认为,此次游神活动“出圈”,几位高颜值的“世子”“郡主”新神像功不可没。这些神像形象俊美,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全国各地都有“粉丝”前来观看游神,网络上相关内容的短视频点击量都很大。

  这些“年轻一代”神像还参加了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活动,吸引不少年轻“粉丝”前往观看。

  林启同告诉记者,这些神像都是“东家(当地村民)”邀请年轻的设计者设计制作,共有一二十尊。比如,新神像设计者之一的林滨是“00后”,他从小就受村里的游神文化影响,如今有机会亲自设计制作神像,就将年轻一代的审美融入到设计之中,果然大获成功。此外,游神中的“挺神将”是很辛苦的体力活,也是“00后”扛起重任。因为神将塔骨重的可达七八十斤,要年富力强者才能扛着巡游。

  海外游子

  割不断的故土情结

  作为福建著名侨乡,长乐的游神文化也通过侨乡游子带去海外。近两年,福建的游神民俗活动不仅逐渐被全国人民所知晓,还火到了海外,受到许多海外游子热切关注。龙年春节,侨乡长乐迎回大量的海外乡亲回国过大年、看游神。

  林启同告诉记者,今年厚东村、克凤村从美国回来参加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节游神活动的有几百人;没有回来的海外游子,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家乡游神,了解家乡发展变化。

  另外,长乐游神民俗文化除了在国内“出圈”,还“组团”出海,在异国他乡绽放别样的魅力。令人惊叹的是,前些天,长乐猴屿乡游神民俗活动在美国纽约、华盛顿、费城等地同步上演,不仅规模盛大,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受到美国民众热情追捧。美国费城还为此特设“猴屿日”,全城放假一天,有助于国际友人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侨乡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凝聚团结海外华人的一种力量。”美国福建同乡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出圈又出海 长乐游神为何这样火

  

  游神队伍。

(全文共1757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