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师生参观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又逢周四,调频至FM102.8,闽侯县融媒体中心的“大学城之声”广播节目如期而至。受邀做客直播间的均是福州大学城的高校老师、优秀大学生,他们侃侃而谈着校园里发生的大小事,聚焦师生喜闻乐见的文旅、美食、娱乐、就业、社会热点等内容。栏目开播以来,已邀请了百余位大学城师生嘉宾。
“大学城之声”是闽侯县探索校地共建模式的一项重要尝试。
搭舞台
大学生成多档栏目主角
去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闽台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大二学生王磊先是在学校的推荐下参与了“大学城之声”广播节目的录制,分享了自己参加全国性播音与主持比赛获奖的经历。紧接着,他受邀参与闽侯县融媒体中心的原创系列短视频——“节气物语”的录制。在短视频中,王磊作为男主角出镜,并参与后期配音工作。短视频以电视散文诗的形式,将大寒节气的民俗娓娓道来,王磊还与闽侯县图书馆馆长卢克锋一起秀起毛笔字。在他看来,能有这样的经历,实属难得。
“因与闽侯县融媒体中心仅一路之隔,它也成了我们学校的实践基地。近年来,我们学院向其输送的‘主角’不止王磊一个。”上述学院的相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派优秀学生参与文旅短视频拍摄和生产实践教学,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单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师生进一步了解学校所在地闽侯的概况,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在传媒行业一线的实践能力,并促进老师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形成良性互动。
趁热打铁,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又策划了一档全新的系列短视频栏目“我在闽侯上大学”。栏目以探校的模式,讲述大学生一天的校园生活,目前已走进福建江夏学院和福建理工大学。此次的视频主角换成了当地高校的“红人”,他们和主持人相互配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全程参与视频脚本框架的搭建,并带入一些热词、热梗,呈现的内容活泼有趣,成功为学校吸粉。
“策划这些栏目的初衷,就是为了探索校地共建的宣传模式。你看现如今,师生必看、必听‘遇见闽侯’‘大学城之声’,市级学习强国平台每期必转‘节气物语’‘我在闽侯上大学’,优质的内容不仅提高社会各界对福州大学城的认同感,更助力闽侯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建设。”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总编辑倪心昕说道。
建联盟
校地开启战略合作新篇章
去年以来,随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走进闽侯县融媒体中心智慧指挥中心、演播室、非编机房等办公场所,关于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实习培训等问题的探讨也日益增多,这促使闽侯县探索校地共建模式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高校宣传联盟”合作模式下,越来越多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被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遇见闽侯”转发,由此增加了省市级媒体乃至央媒对推文的关注度,比如去年闽江学院的千人扇子舞就通过双方的联合宣传,被市级媒体关注转发,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达到1+1>2的效果。
“校地共建不仅是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实践的平台,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庄高翔说。
比如,去年11月25日,“闽侯县融媒体中心福建江夏学院学生记者站”揭牌成立,开启闽侯县融媒体中心与福州大学城高校校媒合作的新篇章。不久后,双方就校媒融合、校地合作共建展开深入探讨,达成了进一步建立人才定向培养和项目合作机制的共识。今年1月8日是严复诞辰170周年纪念日,福建江夏学院、闽侯县融媒体中心、闽侯县教育局等以联合直播的形式,将《严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主题思政课搬上“遇见闽侯”视频号、“福建江夏学院”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吸引了福建江夏学院14000多名师生,以及闽侯全县120多所中小学8万多名学生观看直播实况,在推进闽侯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弘扬侯官文化,深度宣传了侯官历史文化名人严复为寻求真理、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故事。
目前,“大学城之声”将改版成路演的形式,走进福州大学城各高校。同时,福建江夏学院对“侯官文化”的学术成果,也将由闽侯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推出。庄高翔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更多的校地合作,助推侯官、闽侯金鱼、工艺品等代表性文化的宣传,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让更多人认识闽侯、了解闽侯、爱上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