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627期 >> A07版 兰花圃·专栏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短篇小说的完成度 泰宁:传说背后有真味 溪流里的时光 责编

陈文波专栏


泰宁:传说背后有真味


陈文波

2024.07.15

  闽食记

  

  泰宁:传说背后有真味

  

  陈文波

  资深媒体人,自诩“知食分子”,出版有美食生活类书籍。

  泰宁,是一个传奇。

  皇帝赐名,坐拥世界遗产山水,还有甘露寺、尚书第等古建筑,加上粗犷的傩舞,每一处风情,背后都有故事。

  泰宁的美食,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

  状元糍、碧玉卷、仙草糕……听上去,风雅缥缈,吃起来,平平无奇。泰宁名人多,在过去,这是骄傲,放在今天,就是资源。于是,每一道小吃背后,都有生动曲折且值得怀疑的民间故事。

  且让我们拨开传说光环,寻找泰宁的真味。

  先说状元糍。名头很响,其实就是糍粑而已,周边县市也有,但泰宁有邹应龙。应龙同学带着糍粑当干粮,考上了状元,还让皇帝尝了尝,就得了“状元糍”的赐名。还别说,故事里的皇帝都很可怜,就没吃过啥好东西,平常的东西,到他们嘴里,都是美味。

  再说碧玉卷。这道小吃也和一位状元扯上了关系。

  碧玉卷本是泰宁人立夏时节的一道风味小吃,原料为纯大米和韭菜,成品为筒状,色泽碧绿,酷似碧玉,故得名“碧玉卷”。

  和碧玉卷有关的是北宋状元叶祖洽,据说,他在进京赶考时,吃了母亲做的碧玉卷,从而高中状元。金榜题名后,状元吃过的东西肯定不是凡品啊,就成了人人追捧的热门食品。

  两位状元吃过的东西被挖掘考证之后,泰宁没有“放过”状元的老师——伍宁。

  伍宁是明朝官员,他在浙江淳安任教谕时,曾培养出“三元及第”的内阁首辅商辂。伍宁的故事有点荒谬,说外邦进贡了一对金丝鸟,但满朝文武都不知道要如何养活此鸟。商辂求教恩师,伍宁说:“这种金丝鸟为珍奇之禽,既不食虫,又不食草黍,用矿铁铸成的铁子,烧热饲之,可保养活。”此举果然灵验,皇帝龙颜大悦。后来,泰宁人为纪念伍宁,元宵节用糯米、粳米加工成一种陷心馒头,祭祀伍宁以示纪念,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故事虚构成分不少,但陷心馒头却实实在在存在,而且制作挺简单,就是有红糖香油的糯米团子,白里透黄,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馈赠的礼品。

  状元之外,泰宁人的美食,还和神仙有关系。

  泰宁的仙草很有名,相传得益于一位叫梅福的大仙。泰宁仙草制品有两种:新鲜的仙草,配上大米,可以制成仙草糕,颜色是碧绿色的。一般热食,可以加姜汁、白糖,也可以加蒜泥、葱花、香油,或咸或甜,别有风味;晒干的仙草,常用来制成仙草冻,颜色是黑色的,网红奶茶店人人追捧的烧仙草,就是这种。炎热夏天,加了薄荷蜂蜜的仙草冻,可是透心凉。

  毫无疑问,泰宁人是会讲故事的。依托名人,可以让食品走向全国,广为人知。但唯有依托味道,才是美食传世的基本,是本地人永不能忘的乡愁。

  而泰宁的味道,洗去那些华丽的故事之后,其实本该是街头的牛肉粉,是暖菇包,是豆腐,是笋干,是擂茶……

  去采风时,主人精心安排了全鱼宴:鱼头汤、椒盐鱼骨、炸鱼皮、鱼肉丸子、清蒸鱼段……但记忆深刻的一顿,却还是私奔到湖边——现捞的鱼,拍个生姜,清水一煮,这就是人间至味。

  在泰宁甘露寺,我偶遇了“紧那罗”。“天龙八部”中,“紧那罗”是歌神。在中国佛教故事里,“紧那罗”又是“监斋菩萨”。菩萨的法相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甘露寺的这尊菩萨慈眉善目,手握烧火棍,完全一副普通僧众模样。

  在我看来,“紧那罗”菩萨就是金庸小说里少林寺的扫地僧,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却掌握了武功的真谛。美食也应如此。不管是甘露寺的斋饭,抑或金湖鱼汤,平常味就是真味。

  

  泰宁:传说背后有真味

  

  扫码可看更多文章

(全文共1455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