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633期 >> A01版 要闻·导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导读 “如果没有他,我就没命了!” 晋安举办寿山石雕传世珍品展 陈志勇:保护传承闽剧音乐 责编

出身福州梨园世家


陈志勇:保护传承闽剧音乐


记者 管澍

2024.07.21

  

  陈志勇:保护传承闽剧音乐

  

  陈志勇。

  这几天,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福州市艺术学校)副院长陈志勇,正带着学生参加在安徽安庆举行的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终审比赛。他和闽剧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陈志勇出身梨园世家,祖父陈妙轩以高亢圆润的“妙派”唱腔享誉闽剧界,父亲陈乃春是闽剧界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被誉为“闽剧第一梅”。

  自幼耳濡目染,陈志勇对闽剧产生了浓厚兴趣。1999年,16岁的他报考了福建省艺校福州市闽剧班。

  求学时,变声期后的陈志勇从演员转变为主胡,工作后又从主胡转为幕后的主胡教师、戏曲编排,现在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副院长,和父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不变的是对闽剧的热爱。

  陈志勇说:“即使到了管理岗位,每周我还有8节的主胡专业课。闽剧振兴,人才是关键。现在学校每一届有三四十名毕业生,他们是省市闽剧院团的后备力量,是闽剧未来的希望。”

  多年来,陈志勇全身心投入闽剧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中,深入开展闽剧音乐研究,推动完善相关学科建设。闽江师专非常重视闽剧的发展,陈志勇参与建设了“闽剧资料数据库”的搭建,参与编排的闽剧新编现代戏《青春祭》获福建省第八届艺术节暨第二十八届戏剧汇演剧目一等奖。今年11月,陈志勇还将与学校的闽剧老师一起,带着精品剧目《红裙记》赴法国参加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文化交流活动。

  2015年,陈志勇到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挂职。他主持关闭了矿山,改用文化资源为洋坪村“输血”,让洋坪村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为洋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奠定了基础。陈志勇也因此获评“优秀驻村干部”。

  2022年,陈志勇成了一名福州市政协委员。他积极撰写文化类提案和建议,探索创新方式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劲和活力,参与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

  陈志勇说,保持原汁原味的闽剧艺术,创新闽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他说:“政府非常关心支持闽剧的发展,我们必须传承发扬好闽剧。”

  

  陈志勇:保护传承闽剧音乐

  

  扫码查看更多信息

(全文共857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