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小朋友在泳池中消暑。
星光救援队负责人展示“救援神器”——遥控智能救生圈。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暑假以来,各地发生多起溺水事件,甚至有人因救助溺水者牺牲。那么,市民如何预防溺水?如何正确自救或施救?对此,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记者调查
溺水时有发生
当前正值暑假,中小学生、游客、外地返乡人员野游、野泳增多,溺水溺亡事故进入多发易发期。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到沙滩公园游泳池、西河游泳场等地玩水,也有市民会到闽江其他水域野泳。
记者梳理发现,入夏以来,我市发生多起溺水事件,甚至有人溺亡。本报曾报道,7月19日,仓山一学校的5名初三毕业生相约到闽侯十八重溪游玩,其中一人滑入深水区溺水,所幸,当时刚好在现场的军医王宏坤及时将溺水者救起;7月12日,连江县潘渡镇敖江水域,一名男子被水流冲走,不会游泳的夏传丰不顾自身危险,跳入水中救人,落水男子获救,夏传丰不幸牺牲。
记者还从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福建省阳光救援队、福建省星光救援队等获悉,今年夏天,乌龙江、晋安河等水域也有人溺水。
据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统计,2023年国内共发生溺水事故17504起,致使30456人死亡,54132人受伤。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人数的56.04%,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因溺水死亡。
山地救援队
小心户外“齐头水”
7月23日晚,受台风影响,福州下起大雨,有3名游客被困白云洞小白溪。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连夜进山,将他们安全救出。
记者从救援队了解到,永泰、晋安、罗源等山区及一些涉水景区,曾因暴雨及台风天气发生过山洪;马尾的康坂溪、晋安的芙蓉溪、闽侯的十八重溪腹地以及鳝溪、大青坑等溯溪线路,时常有市民被困。
那么,户外溯溪、玩水时,如何保障安全?
“第一,出行前要关注天气预报,雷雨天、台风天不要进山;第二,尽量选择熟悉的水域,避开上游有水库、溪流汇聚点、泄洪区等风险区;第三,不要到大江大河野泳,这些地方水情复杂,可能有航道、淤泥区;第四,不要当孤‘泳’者,要有同伴,最好岸上有安全员、观察员;第五,要穿好救生衣,选购品质好、浮力达标的救生衣,下水前要做好检查。”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队员廖志文支招。
夏季户外运动,还要特别小心“齐头水”。“齐头水”指的是山区夏季局部暴雨后暴发的凶险山洪,来势凶猛,往往刚听到河道里传来轰鸣声,水头即刻就到达眼前。这种状况的凶险之处在于上游突降暴雨,下游往往是大好晴天,处于下游的人很难觉察危险。此时,如果有人碰巧就在河道里或在河边,可能来不及逃脱就会被洪流卷走。
游泳教练
抽筋时这样自救
遇到有人溺水,如何施救?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的指引,市民可采取“救生五步法”:“叫”——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以获得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伸”——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将皮带、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将其拉上岸;“抛”——远距离救援时,可以采用抛掷法进行救援,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空的矿泉水瓶、塑料桶、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划”——如果有小船、竹筏等,专业救援人员可从侧面接近,并从船尾把溺水者拉上船;“游”——施救者需经过专业救援训练方可下水救人,落水者待援时需保持冷静、不拼命挣扎。
值得一提的是,专门从事福州水域救援的福建省星光救援队新添了“救援神器”——遥控智能救生圈。人在岸上,只要通过遥控,它就像水上机器人一样,飞速“游”向落水者。
发生溺水,如何自救?国家中级游泳指导员、福建省防溺水游泳安全公益宣讲员蒋永圣表示,不会游泳的人,若是不慎溺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自救:首先,保持足够的冷静,放松下来,不要在水中挣扎;其次,头部向后、身体仰卧,使嘴巴和鼻子尽可能地露出水面;再次,采取深吸慢呼的方式,保存体力浮于水面等候救援。
“抽筋也是游泳溺水的常见原因。如果小腿抽筋,市民首先深吸一口气潜至水中,其次用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扯,同时双腿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大腿抽筋的话,首先屈膝弯到胸前,两手抱住双腿,再放开并将腿伸直,重复动作,直至复原为止;手指抽筋的话,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蒋永圣提醒,如果出现呛水情况,应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
眼科医生
儿童小心“泳池病”
市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术。
除了防溺水,游泳时还要警惕耳鼻眼病的发生。
前几天,福州12岁男孩小斌(化名)在泳池游泳后,眼睛变红并刺痛,不断冒出黄色眼屎。经东南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副主任医师肖国武诊断,孩子感染了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去游泳,建议还是要戴泳镜。”肖国武说,消毒合格的泳池也有细菌,江河湖海里的细菌可能更多。脏水入眼以及脏手揉眼等不洁行为,都可能引起眼睛感染,造成炎症。
急性结膜炎属于常见的“泳池病”之一,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患者可能出现眼睛发红、发痒、疼痛、流泪、畏光、充血、水肿等。
此外,泳池水多含有次氯酸钠等消毒杀菌剂成分,这些成分刺激眼睛,引起眼红、刺痛、流泪等不良反应。
肖国武提醒,若眼睛进水后感到不舒服,可以滴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也可适当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病毒眼药水。但这类眼药水属于处方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与游泳性结膜炎的发生情况类似,游泳后出现池水进耳以及鼻塞、鼻流黏涕或头痛的案例,在临床上也不少见,严重的可发展为中耳炎、鼻窦炎等。医生建议容易发生此类情况的游泳爱好者,使用游泳鼻夹或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