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704期 >> A14版 兰花圃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35年前的《开国大典》首映式 翡翠湾的情趣 站岗 责编

□悠悠往事


35年前的《开国大典》首映式


顾伟

2024.09.3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联想到35年前的国庆日,著名导演李前宽和肖桂云夫妇,带着电影《开国大典》的主创人员,在福州东街口的省人民剧场和福州大戏院、大众影院、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影院等地举办首映式的情景。

  当时的我还是在企业工作的文学爱好者,受时任省人民剧场的翁经理邀请,参与了首映活动的全过程。《开国大典》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献礼片,李前宽将该片福州首映式主场定在198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举行,他解释说:“大家都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但知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下午3点的人并不多。我们选择这个时间点在福州举办首映式,是向历史致敬。”

  那时的福州鲜有明星前来路演。演员孙飞虎(饰蒋介石)、黄凯(饰周恩来)、刘怀正(饰朱德)、郭法曾(饰刘少奇)、邵宏来(饰李宗仁)、刘锡田(饰陈毅)、刘之冰(饰毛岸英)、傅学诚(饰刘伯承)等同时亮相,造成了东街口省人民剧场门前的交通堵塞。

  曾任过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李前宽执导的电影主要集中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代表作有《佩剑将军》《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决战之后》《七七事变》等,其中最经典的影片要数《开国大典》。

  当时李前宽在福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980年我在拍摄《佩剑将军》时接触并了解了许多解放战争英雄的事迹,对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有了真切的感受。从那时起,我和妻子以及编剧张笑天就萌生了把从三大战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搬上银幕的愿望。”

  李前宽说:“《开国大典》的主干是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周围的重要人物为支干,原文学剧本中与主支干不太紧密的细枝末节全被砍掉。”《开国大典》是西影特型演员孙飞虎扮演的第15个蒋介石形象,生活中的孙飞虎说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江浙方言。记得他与我聊天时告诉我:“为了《开国大典》,我学打了一天麻将。”原来片中有个蒋介石视察江防司令部的场景,看到江防李司令边打麻将边骂老蒋,按常理蒋介石肯定发火,可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接替李司令打起麻将,稍后将赢的钱交给李司令,说了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天险能否守住,全靠各位仁兄,拜托了。”

  饰演周恩来的黄凯是位老演员,他在《万水千山》中演过教导员,其人物造型照片上过《人民电影》(后来的《大众电影》杂志)封面。周恩来生前多次到过黄凯所在的总政话剧团,与他面对面交流。黄凯告诉我:“全国众多特型演员,能与原型人物对话过的寥寥无几,我算是有福气的。”

  在《开国在典》中饰演陈毅的刘锡田忘不了1988年11月20日,当时剧组在天安门城楼拍摄,陈毅的儿子陈昊苏带着妻儿来探班,陈昊苏向儿子介绍:“这位演员已第17次演你爷爷,你要好好记得他。”刘锡田对我说:“那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首映式现场,李前宽告诉我:“我喜欢观看各种历史纪录片,在片中,我尝试让资料片作为一种元素参与创作。从序幕到结尾,全片用了15段资料片,把历史镜头与剧组拍摄的镜头衔接在一起,以求强化真实感。在西柏坡拍摄毛主席与群众一起看篝火的戏时,当地老百姓非常激动,不但来了600多名群众演员,还运来15000斤干柴,借给剧组10面大鼓。片中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平一场戏的拍摄灵感来自于我童年在家乡躺在沙滩上,看着不断涌来的巨大海浪的感受。”

  我清晰地记得,首映式后的第二天,李前宽、肖桂云夫妇和蒋介石的扮演者孙飞虎、周恩来的扮演者黄凯、朱德的扮演者刘怀正、陈毅的扮演者刘锡田等人,一起去五一广场旁的商业城逛街。他们对福州的个体经济发展速度赞不绝口,并且对服装摊上的商品产生了兴趣,架不住福州商家的热情,每人都买了好几条西裤。

  在《开国大典》福州首映式后,我写过一篇《从银幕上走下的“特型演员”》报告文学,在《福建青年》杂志首发后,被多家媒体转发。文中提到的李前宽、孙飞虎、黄凯、刘锡田等主要人物如今均已离世。

(全文共160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