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讯 10月20日,建校88周年之际,福建农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暨特色产业链成果发布会举行。本次大会重点推介21个特色产业链服务方案、124个优质品种、500个重点专利。近30个项目签约,合同总金额约1.73亿元。
经遗传修饰的大豆植物、生物质基胶黏剂制造竹木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茶园高效安全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研究……会上,一大批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科研成果集中亮相,让人们看到科技农业带来的新“钱”景。
□相关链接
正山小种
烟熏专用燃料棒
正山小种红茶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红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味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然而,传统制作工艺需大量松材烟熏,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为此,福建农林大学的唐丽荣、黄彪、陈学榕团队发明了“正山小种烟熏专用燃料棒”。
该燃料棒以松木屑、炭粉、松脂和松节油为主要原料,加入腐植酸类物质,通过挤压成型和干燥工艺制成。它不仅保留了松材特有的气味,还具有热值高、燃烧持久、便于储存运输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这种燃料棒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的前提下,稳定提供了正山小种的独特烟熏风味。
研究表明,使用该燃料棒烟熏的正山小种红茶,香气成分更加丰富稳定。其应用避免了茶企、茶农因迁出原产地而产生的高成本,既实现了非遗技术的新突破,又有效缓解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与茶农经济利益的矛盾。自该技术在武夷山市应用以来,当地茶企(农)年稳产销售额达4800万元,年产值增值600万元。该技术荣获2023年福建省专利奖三等奖。
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燃料棒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烟熏食品加工领域,如烟熏肉类和烟熏奶酪等。
品鉴乌龙茶的“数字评委”
一直以来,乌龙茶的品质评定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感官审评和化学检验法,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且化学检验法操作繁琐,不适用于茶叶生产和销售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流通与公平贸易。
有没有办法让乌龙茶的品质鉴定更客观、高效?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找到了乌龙茶的“数字评委”——“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乌龙茶品质鉴定方法”。
这项专利技术通过前期采集各乌龙茶产区不同等级的样品,获取茶样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光谱信息预处理。随后,数字软件基于遗传算法进行波长筛选,形成算法分析模型,从而得出乌龙茶品质的综合得分。
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法简单方便、分析快速且准确率高,有助于茶叶市场实现品质管理的规范化,提升我国茶叶品质检测技术水平,并强化茶叶的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