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  >> 第15792期 >> A15版 二梅书屋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2024年十大流行语的福州话怎么说? 海峡书局两部新书多亮点 逛书店 责编

小切口展示福州地域人文


海峡书局两部新书多亮点


刘露

2024.12.27

  闽书新荐

  近日,两部关于福州地域文化的研究的书作由海峡书局正式出版,分别是由仓山区政协编、陈常飞著之《仓山书院历史文化》,以及闽清县政协编、陈常飞主编的《闽清历史名人传略》。

  陈常飞为福州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兼任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等职,长年专注于书院文化、国学及地方文史研究。陈常飞介绍,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福州地方史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对福建历史及中华文化整体面貌的了解。

  

  海峡书局两部新书多亮点

  

  历史人文重镇,书院林立

  仓山是福州历史人文重镇,自古文风鼎盛,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科举事业等皆值传述。明清时期,许多仓山历史人物引领闽省文化潮流,乃至影响全国。《仓山书院历史文化》立足福州仓山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仓山地区主要书院相关的历史人物、家族背景、地方环境等,分为上下两篇展开论述。

  该书上篇以镇、街道为中心,勾稽历史、阐述书院文化,分别对仓山区的濂江书院、梅涧书院、岐阳书院、台山书院、镜湖书院等十八所书院进行了研究和介绍。下篇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了历史上在书院教育及推动各地书院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仓山人。如吴海与福州书院教育、林坣创建南山书院、翁正春与竹林书院、郑守道主白鹿洞书院教事、曹学佺与漓江书院、林枝春掌教鳌峰书院等。

  福州在中国书院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论述道:以地方为中心而论书院文化,其中还包括书院与地方人物、书院与家族、书院与地方社会发展关系等。

  书院不单在中华文化史上写下精彩一页,也影响了朝鲜、日本、韩国,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回顾书院历史,传承书院精神,这对促进当今教育、文化、学术事业的发展深具意义。这也是《仓山书院历史文化》一书出版的意义所在。

  

  海峡书局两部新书多亮点

  

  

  礼乐文化之乡,名人辈出

  与福州历史人文重镇仓山类似,历史上的闽清也人文鼎盛,俊彦代出。闽清历史名人曾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其行迹载诸史册或播于人口。《闽清历史名人传略》汇集众多文史研究员、教授、专家等共同编撰,合力完成,展现了闽清历史名人风采。

  据《闽清县志》记载“:赵宋以后,名贤鹊起,或以政绩著,或以道学显。”以“二陈”为代表的“礼乐文化”塑造了中华文化史上一座丰碑,其影响始于北宋,余风绵延至今。南宋以来,闽清文教愈发兴盛,书院与学宫之创建直接影响人才养成,史上登科第者亦夥,在外为官者多有政声。此外,闽清为福建省著名侨乡,侨居海外的闽清人中获得重要成就与荣誉者不在少数。他们虽侨居国外,但不忘故土,为当地及家乡建设贡献良多。

  该书撷选了52位闽清籍历史名人,时间跨度自唐代至现当代,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医药、艺术、教育等领域。如黄敦开启闽清“护国积善,诗礼传家”文化传统;陈祥道、陈旸兄弟对中华“礼乐文化”贡献卓著;还有爱国华侨黄乃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等。这些名人的故事,构成了闽清丰富的历史人文画卷。

  书中人物事迹翔实生动,评价客观中肯。在叙述上,作者们依据大量史料,如《闽清县志》《三山志》等,对人物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不仅呈现其生平事迹,还对其思想、成就及影响进行了恰当评价,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闽清历史名人传略》的出版,是对闽清历史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与呈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近年来,福州市政协及福州市各区县政协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书籍。这些书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地方文化自信,为地方史研究提供丰富资料,对深入研究闽都文化、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

(全文共1487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