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海外版  >> 第878期 >> 006版 闽都文化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开馆 船政文化博物馆 再添9件宝贝 编辑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开馆


展陈内容和手段更多样,将成船政申遗新地标

马丽清

2022.01.10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开馆

  

  新馆运用多种展示手段,让船政文化“活”起来。

  【福州晚报讯】 船政申遗又添新地标!3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标志着马尾在船政文化城建设中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馆位于

  船政文化主轴线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新馆位于船政文化城船厂旧址片区综合仓库。

  “新馆作为整个船政文化城叙事的开端,建筑设计的构思取‘对话’的意象。”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负责人王芳说,新馆位于船政天后宫—总理船政衙门—造船厂片区—闽江这一船政文化主轴线,寓意历史与当代“对话”。

  铁胁厂、船政绘事院、船政格致园等船政遗址、景区,都在新馆周边,游客逛完博物馆后,可以挨个“打卡”,了解船政历史。

  王芳说:“新馆将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未来提升等级做好铺垫,也将为船政文化5A级景区建设和船政申遗打下坚实基础。”

  马尾区有关负责人说,作为船政文化城的展陈基础,新馆将进一步提高船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启船政文化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多种展陈手段

  让游客“穿越时空”

  新馆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为展示核心,内部展陈设计分为3层,展厅面积约4450平方米。其中,一楼为大型主题浮雕、临展厅和公共服务大厅;二楼、三楼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全面介绍船政的历史和文化。

  和旧馆相比,新馆的气势更加雄伟、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展览主题更加鲜明。新馆运用漆画、艺术雕塑、场景复原、沙盘、模型、声光电等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船政文化“活”起来。

  二楼的“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大量运用了场景还原的方法:大型沙盘再现了船政十三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微缩模型生动呈现了舰船制造的全过程;大型雕塑、模型还原了“左宗棠三顾宫巷”的场景、船政学堂教学场景、马江海战将士“舰虽亡,旗还在”的英勇精神等。游客置身馆中,可以直观地感受船政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多元。

  二楼还有一幅气势恢宏的手绘油画《星火燎原》。这幅画作长十几米,展现了船政各个时期的精英,从船政走向大海、走向全中国。

  三楼增设了裸眼3D视频,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福州海洋文化千年的变化。

  除了硬件提升,新馆在软件提升上也下足了功夫。马尾区邀请专家学者对新馆的展陈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并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新的船政文物、史料等及时融入新馆的展陈中。比如,首次公开展示船政洋员正监督日意格在法国海军部时的履历档案,展示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找到的沈葆桢历史画像资料、从台湾找到的关于邓世昌生平的珍贵档案等。

  全面展现

  船政文化概念和内容

  三楼的“闽都瑰宝——船政文化览胜”展示部分是新馆的一大亮点。

  “这一部分系统梳理了船政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第一次用直观的形式全面展现船政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新馆策展人、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这其中包含船政文化研究的学术历程、由船政形成的船政与海军家族等,并将船政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

  在三楼展厅,游客还可以从“一首诗”“一幅画”中感受船政的国际影响力。澳大利亚画家李查·林顿绘制的油画《在闽江上》首次对外展出,画中描绘了19世纪60年代欧洲运茶船云集马尾的繁盛景象。《在闽江上》和英国女诗人CicelyFox Smith撰写的诗歌《途经古老的罗星塔》,共同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还原了闽江一带繁盛的海上贸易场景和海丝文化的发展,揭示了船政选址马尾的历史背景。

  游客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罗星塔。陈悦说,从中国古代地理学角度进行观察,罗星塔还是“文峰塔”,明代福州文人筹资重修罗星塔,就是希望庇佑地方人才辈出。

  1866年,船政在马尾诞生,创下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建立中国近代第一家上规模的造船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铁壳轮船;培育了中国最早的海军部队;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双翼甲型教练机;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最早的海军学院等等。

(全文共168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