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海外版  >> 第878期 >> 007版 闽都文化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文泉书院: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 林维雍与“刻壶戒酒” 编辑

访古探幽


文泉书院: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


夏天

2022.01.10

  

  文泉书院: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

  

  文泉书院外景。

  

  文泉书院: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

  

  书院中座。

  

  文泉书院: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

  

  书院前座正门。

  “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闽清县面积不大,地多山丘,但在县域中部,却有个闻名遐迩的坂东(古称六都)平原。群山环抱间,闽江的支流梅溪穿境而过。坂东自古就是闽中商贸、文化重镇,福州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许将、爱国侨领黄乃裳等都出自坂东。

  如今在坂东有上百座保护相对完好的古厝,其中的文泉书院,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静静矗立在闽清二中的校园里,讲述着“为一邑养士”的悠悠往事。

  闽清二中又称文泉中学,背倚柯洋山,地势高低错落。校园内绿树成荫,樟树、榕树、桂花、白玉兰,郁郁葱葱。穿过现代化的教育中心大楼、教学楼、实验楼、许刚图书馆、园丁楼,沿着斜坡往上,便可见到红墙灰瓦的文泉书院。书院门前,当年先辈为激励子孙刻苦学习种下的那几棵苦楝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文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崇文学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坂东镇宏琳厝始祖黄作宾为了让族中后辈求学方便,创建了黄家私塾崇文学堂,数年后学员倍增。光绪十五年(1889年),黄氏族人本着“为一族养士,不若为一乡养士;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的宗旨,将崇文学堂搬到离家宅不远的今闽清二中所在地,并面向全县招收学员。这一主张得到乡民们的赞许,各乡绅纷纷出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崇文学堂扩建完成,因院内有一古井,泉水清冽,蕴含文思如泉涌之意,故名“文泉书院”。

  文泉书院199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进行了修缮。书院分前、中、后三座。前座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门墙正中券顶石框大门,门楣上镶嵌着“文泉书院”的青石横额,为宣统太傅陈宝琛题。走出前座后门,转过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便到中座,门额墨书“崇文学堂”。中座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燕尾正脊,左右侧为马鞍式封火山墙。院内的书屋前,一棵树龄120多年的白玉兰树立在天井中央,高大的枝干伸向天空,遮荫蔽日。后座“魁星楼”系两层木构,每层皆设楼廊。二层中部为厅,面阔3间,进深3间,悬山屋顶四面倒水,正脊中部龙饰灰塑作回首状,两侧耳房六扇夯土隔墙5开间。推门,再轻轻掩上,放慢脚步走过长长的楼廊,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的琅琅书声。倚栏而望,不远处宽阔的田径场上,年轻的学子们正你追我赶地向前飞奔。

  文泉书院成立后,先后聘请多位福州名儒为山长,如进士苏人谷、庄鼎元、赵以成、林师望,举人李骏斌、唐瀚波等。历任山长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德高望重,对莘莘学子循循善诱。早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文泉书院就开始创办附属小学,必修课程为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外加《四书》。文泉书院时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民国时期闽清文化教育界泰斗刘玉轩,辛亥革命先驱、同盟会会员黄镜人、名士黄绍彤等。受文泉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闽清崇文尚学蔚然成风。1913年,文泉书院改名为文泉中学,全称闽清私立文泉中学校,是当时闽清县境唯一的中学校。1917年,学校升格为公立,改名福建闽清公立中学校,为闽清县最高学府,许刚为校长。

  由书院改为中学,在文泉历史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闽清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闽清县知事杨宗彩在民国十年版《闽清县志》序中写道,“闽清蕞尔小邑,地滨闽江,交通颇便,而万山丛杂,绝少平原,故居民少而物产亦不蕃,似无足殚述者。然自入民国十年之间,公立中学一,公立小学之数已达五十。留学泰西、日本者,亦不乏人”,对文泉的厚爱溢于言表。这一时期学校提倡“术德兼备”,良好的校风学风造就了众多品学兼优的人才。1917届毕业生黄大雍、李毓鋆考上北京大学,刘贤任、黄仁琼成为马来西亚文化教育名家。

  闽清是著名侨乡,百年名校文泉一直牵系着海外侨胞的心。1927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文泉校长许刚远赴南洋筹募办学资金,侨胞们纷起响应,慷慨解囊。一本诗巫华侨《文泉各家捐款名录》至今保存完好。2017年4月,闽清二中与诗巫黄乃裳中学缔结为姐妹校,开启了文化教育往来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泉先后改名为闽清中学、闽清一中、闽清二中,校名虽易,但始终保持着文泉原有的优良校风学风,延续着深厚的地方文脉。在闽清二中的校园里,镌刻着1988年文泉中学205年校庆时,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泼墨挥毫写下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站在这八个大字前,每一个师生,每一个来访者,都可以感受到殷殷的期待与勉励。

(全文共183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