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海外版  >> 第895期 >> 001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全球招标 福州要建国际一流植物园 榕举办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 养老不离家 贴心又舒适 编辑


全球招标 福州要建国际一流植物园



2022.05.09

  【福州晚报讯】 福州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开展《福州市三江口植物园方案设计》公开招标,5日招标公告发布。

  三江口片区是福州新区核心区,是福州“东进南下”的发展轴线中部重要节点、沿江向海发展的重要跳板、福州城市的“水陆门户”。该片区“三江汇流、山城相融”,具有独特而典型的山水城市格局。

  在三江口片区建设植物园,使植物园建设与三江口片区提升共同发展,将充分彰显山水城市形象、推动新城建设、完善绿地系统结构、连通区域绿道网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民众提高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福州市三江口植物园(暂命名)建设,拟借鉴海内外优秀设计理念和成功经验,总体遵循五大原则: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园同构,联结成网;特色鲜明,差异发展;合理开发,自身造血;统筹部署,分步实施。

  规划范围:拟选址于三江口片区清凉山、城门山,其中,清凉山面积约315公顷、城门山面积约349公顷,共计664公顷。

  研究范围:以植物园用地为核心,扩展其周边用地的功能及城市空间形态,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重点梳理与铁头山、南湖城市轴线、火车南站枢纽以及三江口片区慢行系统的关系,强化植物园与城市景观风貌的协调和功能的相辅相成。

  构建三江口

  泛植物园生态游览区域

  设计目标有五个方面:

  一是对标一流、国际视野。在彰显福州地域特色、山水格局和地带性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响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城核心区的总体要求,结合三江口片区交通枢纽、艺术高地、城市门户、国际交流集中区等优势,通过特色专类园、数字植物园、文旅植物园等多种建设方式,打造一个开放多元、国际一流的植物园及周边城市功能。同时把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入片区其他公共开放空间,构建三江口泛植物园生态游览区域,最终形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居的、具有特色的全球独一无二的三江口城市会客厅。

  二是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在实现科学研究、生态修复、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目标前提下,提出具有竞争力的独特的植物种类、展陈方式、特色资源和风景特色等。

  三是山水形胜、城园相融。三江口植物园应依托特有的山、水、新城的空间格局,综合考虑三江口片区的高铁枢纽、会展中心、艺术中心、城市山水门户的特殊功能和定位,提出契合一园多区的“布局、建设、运营”方式,营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风景式植物园,引领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三江口片区”的建设。

  四是分期有序、弹性发展。综合考虑交通、资金、特色展示、城区建设衔接等因素,合理比选启动区(一期项目,不少于100公顷),并对植物园一期项目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方案设计)。

  五是建、管、营一体,可持续发展。三江口植物园需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社会资本引入,科普和文、体、商、旅相结合,科研和产业相互辅助,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融合园与城

  采取“园中之园”模式建设

  总体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植物园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三江口片区园城融合发展建议、植物园总体设计、生境保护与营造设计、专类园总体布局、植物园生态旅游策划、露地专类园植物设计、温室植物设计、建筑设计、道路交通及慢行系统设计、导览及标识设计、运营管理体系设计、建设时序、植物园一期建设范围以及方案设计、投资估算等。

  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衔接方式、用地调整策略、运营管理方式、旅游开发路径等,推进三江口片区实现从交通枢纽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转变;以生态保育与生境营造为重点,营造丰富且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园生境,从而充分彰显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

  为实现“园与城”的融合,植物园拟采取“园中之园”模式建设,方案应结合植物园定位与特色,提出特色鲜明、价值突出的植物专类园类型,如依托现有清凉山公园建设杜鹃专类园、依托城门山茉莉花田建设市花园等,实现植物园的公共性。

  在不超过植物园承载力的前提下,策划植物展陈主题、开发生态旅游活动与路线,建造可自身造血的文旅植物园;提出“一园两区”间慢行系统的连接方式,巧妙构建相互之间连接的慢行廊道及城市活力带;创造植物适宜的生存空间和游人舒适的游览环境,并充分利用风、水、地热、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减少建设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以5A级景区为参考,提出植物园可持续运营的有效途径。

  (何佳媛)

(全文共178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