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海外版  >> 第945期 >> 004版 乐享福文化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三坊七巷沈葆桢故居将启动修缮 贵安拉面非遗展示体验馆是啥模样? 岁时清供摆件艺术揭秘 编辑

高耸的封火墙、精致的墙头花……浓缩福州明清民国三个时期传统建筑精华


三坊七巷沈葆桢故居将启动修缮


管澍

2023.04.24

  

  三坊七巷沈葆桢故居将启动修缮

  

  位于宫巷的沈葆桢故居。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之匾额,多如市上招牌,大约也是风水好的缘故。”在郁达夫的《闽游日记》中记录了这位民国大作家对宫巷的印象。宫巷是三坊七巷中保存明清建筑最多也最完好的,一代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故居就位于宫巷11号(现26号)。目前,沈葆桢故居修缮项目设计方案已获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修缮即将启动。

  传统院落式大厝的“活化石”

  沈葆桢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约400年。清同治年间,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后为沈家后裔居住。该建筑坐北朝南,周以封火墙围合,占地面积2796.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0.7平方米,面阔36米,进深79米。建筑由主落、西侧落、边落三跨院组成。

  建筑主体构架保存完好,从现存构架结构和构件形式可见该建筑从明代始建,而后跨越清代和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修葺和扩建,展现了3个时期福州地区传统建筑的做法,保留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可称得上是福州古厝中传统院落式大厝的“活化石”。

  福州古厝的特色要素之一封火墙,在沈葆桢故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门前两侧有高耸的马头墙,装潢的灰塑彩绘富丽堂皇,尽显官宦士绅的大家气派。宅院四周围以高大的封火墙,配合木构屋架的起伏,形成流畅曲线。墙头成翘角,在翘角和墙的上部,有彩色泥塑人像、花鸟、鱼虫、静物,俗称墙头花,体现了明清时期福州传统墙头雕塑的精湛技艺。宅院内部斗拱、轩架、一斗三升看架、插屏花架等构件雕刻精美、古韵犹存。

  2006年,沈葆桢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厅有故事

  藏书楼盛满回忆

  福州古厝的建筑特色还有花厅。在福州话里,花厅有时候指代整个花园院落,包含厅堂、亭台、楼阁、花木假山。花厅往往占用主人更多的时间,它才是更见主人性情、故事也更有滋味的地方。沈葆桢故居的花厅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清同治四年(1865年)春末,在江西巡抚任上回家省亲的沈葆桢到家时母亲已过世十余日,于是丁忧开缺。赋闲在家的沈葆桢打开故居花厅的小门,卖字为生,店名“一笑来”。这在当时的福州坊间和官场上都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也引来一位改变沈葆桢一生的人——左宗棠。

  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即将赴任陕甘总督之时,“三顾”宫巷沈宅。在沈宅的花厅里二人聊了很久,左宗棠力邀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接棒马尾船政事业。沈葆桢皆以“重孝在身”婉拒,后朝廷直接任命“不准固辞”,沈葆桢这才答应。后来,丁忧尚未结束的沈葆桢甚至在沈宅里设立了临时办公室,会商船政事宜,之后便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创办船政。

  花厅下方的古流苏树近段时间成为福州的热门景点,“雪白的花毯”覆盖着古厝的青瓦屋面,该树相传为沈葆桢手植。

  在沈葆桢故居里,主落四进是一座二层五间排的藏书楼,名为观心楼。“沈家一直有藏书的传统。藏书楼原有匾额‘观心楼’,为沈玮庆(沈葆桢长子)所书。藏书楼也是祖父兄弟的读书室,后用来贮放祭祀物品,楼下为管家及花匠等住所。沈玮庆长子沈翊清后又购置饮翠楼,将部分书从观心楼移至饮翠楼。沈翊清长子沈觐平与其子沈祖牟,喜藏书,搜罗最富,成为福建著名的藏书家。”沈家后人沈蕾告诉记者,“饮翠楼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盛满了回忆,希望此次修缮能尊重历史,遵守‘最小干预’原则,我们很期待。”

  遵守“最小干预原则”

  保存有价值历史信息

  2021年,福州启动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之刘家大院、沈葆桢故居、欧阳花厅、陈季良故居、听雨斋保护修缮工程。同年6月,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沈葆桢故居进行了实测和勘察,发现建筑因后期整体拆改建严重,年久失修,修缮工作刻不容缓。

  中国国家文物局1月30日正式批复了沈葆桢故居修缮项目设计方案。设计单位已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正在等待福建省文物局最终核准。

  中国国家文物局出具的修改意见强调,要深化文物勘察,甄别各时期有一定时代特色、价值的要素和局部细节;遵守“最小干预原则”,核减工程量,避免过度修缮。

  相关设计人员告诉记者,沈葆桢故居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其总体布局和主体构架保持现状的前提下,会对已坍塌的部分进行局部复原,并且尽可能保存各时代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如,主落二进构架风格为明代与清代风格特征共存,插屏门上方一斗三升、横批的雕刻元素相较于明代朴素的风格来说更有明显的清代特征,此处变化应保留。再有民国时期再次修缮时,前后檐门窗、次梢间吊顶具有浓厚的民国气息,构造精细、做法讲究,与整体风貌相协调,也将保留。而影响古厝风貌和安全的要素将被调整,比如20世纪80年代,侧落一进曾搭建了混凝土结构建筑,该处被列为拆除对象;影响封火墙稳定性的一些树木将被移植。

(全文共202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