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海外版  >> 第968期 >> 003版 综合新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福州:湿地之城 迈向国际 编辑

湿地面积占全市的16.60%,湿地保护率达61.50%,居福建省首位——


福州:湿地之城 迈向国际


蓝瑜萍

2023.10.02

  

  福州:湿地之城 迈向国际

  

  闽江河口湿地。林双伟/图

  

  福州:湿地之城 迈向国际

  

  在福清兴化湾栖息的水鸟。林双伟/图

  

  福州:湿地之城 迈向国际

  

  塔礁州湿地公园。林双伟/图

  二十年前,福州抵住城镇化“诱惑”,放弃上亿开发价值,坚决守护万亩湿地。走过二十载,城市湿地不仅为市民留下了一份乡野拾趣、旖旎风光,也推动福州形成了独特的滨海生态系统。

  记者近日获悉,统计数据显示,福州湿地遍布13个行政区,境内139条内河纵横交错,湿地总面积为21.29万公顷,占全市的16.60%,保护率达到61.50%,居全省首位。

  眼下,闽江之滨,候鸟翔集。9月,全球候鸟展翅南迁,坐落于候鸟迁徙九大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的福州,作为重要的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受到了数以万计候鸟的青睐。

  在闽江河口湿地,随处可见候鸟蹁跹、嬉戏觅食,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从曾经的濒危湿地,到如今的鸟类乐园,这片大美湿地见证了福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生态实践与决心。

  2002年4月,看到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材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明确表示“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自此开启了闽江河口湿地等一众湿地的“生态保卫战”。

  摸清家底、立法划定生态“红线”、采取退养还湿、护花米草除治等抢救性保护、开展“全域治水”……20年来,福州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加快构建湿地保护网络,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福州样板”,也让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纷纷恋上福州。

  从郊野走向城区,碧水清波、城水相依,映照治水之道。在福州,水系综合治理赋予了城市内河“第二次生命”,串联起一个个“家门口”的小湿地。今年6月5日,福州内河治理、防洪排涝等领域案例和经验在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分享。2021年、2022年河湖长制工作先后获得中国国务院、福建省河长制湖长制正向激励。

  与此同时,福州还深度挖掘湿地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依托城市规划馆、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博物馆等宣教基地,讲好“福州湿地故事”,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典范,提高城市治水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喜的是,伴随一系列举措、行动有力开展,近些年来,福州湿地保有量稳中有增,湿地功能逐渐恢复,湿地生态效益日益显现。2022年,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区划过渡带”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今年2月份,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此外,福州还拥有八处福建省级重要湿地——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含漳港西施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福清湾、兴化湾、塔礁洲湿地公园、连江山仔水库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了山海相接、林木丰茂的滨海湿地城市风貌。

  今年年初,福州全面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对福州来说,创建申报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福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将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不断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厚植生态沃土,以“湿地之城”展现“福州之美”。福州,正大步迈向国际!

  

  福州:湿地之城 迈向国际

  

  闽江河口湿地。陈瑞霖/图

  【相关链接】

  何为“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是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于2015年提出的新型认证体系,每三年组织一次,是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张“国际名片”和“金字招牌”。

  “国际湿地城市”申报标准十分严格,除了行政区域内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这两项刚性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级别以及湿地与人类的关系。

  截至目前,《湿地公约》共认定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有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银川、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武汉、盐城13个城市入选,是全球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

(全文共163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