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晚报·海外版  >> 第970期 >> 006版 闽都文化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海丝文化中的占城 第六届“印象·福州”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编辑

海丝福州


海丝文化中的占城


林文昇 陈守强

2023.10.16

  占城,即占婆补罗(梵语之意为城),又有文献称其占婆、占波等等,是一个古代王国,北起今越南河静省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占城曾经是中国的属地,称为象林邑,简称林邑,是中国秦汉象郡象林县故地。东汉末,象林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从此独立。公元8世纪下半叶至唐末,改称环王国,五代复称占城,后为越南阮氏王朝吞并。

  明《瀛涯胜览》记载:“占城国,其国卽释典所谓王舍城也。在广东海南大海之南。自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五虎门开船往西南行,好风十日可到。”1693年,越南阮氏王朝大将阮有镜领兵入侵占城,生擒占城王及皇亲大臣。1697年,在越南阮氏王朝的持续打击下,占城国灭亡。自首任国王区连于192年建立占城国,至1697年占城国为阮氏王朝所灭,占城国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占城与中国的联系,即往来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至少已有一千多年。中国的历代正史上有许多占城的记录。尤其是宋代占城的进贡,是比较频繁的。占城的主要贡品有大象、香料等等。翻开《宋史》,记载占城的史料比比皆是:“闰月戊子朔占城国献驯象”“九月癸丑朔,占城国献驯象,初置水陆路发运于京师”“是岁,占城献驯象三”等等。到了元朝,《元史》里还有元统治者索要大象的记载:“又据忽笼海牙谓陛下须索巨象数头,此兽躯体甚大,步行甚迟,不如上国之马,伏候敕旨,于后贡之年当进献也”“来谕索象”等等,当然也少不了进贡大象的记载。即使到了《明史》,依然少不了占城进贡大象的记载:“其王阿荅阿者先已遣使奉表来朝,贡象虎方物”“犀、象、骆驼、没药、乳香、龙涎香之类,常以充贡”等等。

  在《宋史》上,还记录着不少占城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建隆,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诣太后宫门称庆。庚子,占城国王遣使来朝。壬寅,幸造船务,观习水战”“十二月丁卯,大雨雪。己卯,占城国王杨陀排遣使来贡”“三月丁卯,占城国来贡”等等。

  从唐五代时期开始,与中国进行朝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国家就遍及东南亚等地。福州在当时闽王的治理下,海上交通贸易发达,使福州成为西洋各国(今东南亚)朝贡的必经之地。《全唐文》记载,占城向闽国“献驯象使朝对,列方物为庭实”。《全唐文》全称为《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年),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胡承洪等百余人参加编纂。

  此外,地方性的文献史料中也不乏对占城的记载。宋《三山志》记载:“天德二年,占城遣其国相金氏婆罗来,道里不时,遍体疮疥。访而沐之,数日即瘳。乃捐五千缗,创亭其上,仍售田鸠僧以司之。陈庄记:庆历二年,修有番书二碑在”。天德二年即1150年。那么,当年建的亭、立的碑在哪里呢?乾隆《福州府志》记载:“有番书二碑,方塔五级。久废”。也就是说,在1150年,由国相带领的占城国进贡团队在进贡途中,国相得了皮肤病,后来在福州泡了温泉澡,治愈了他的皮肤病,于是出钱建了亭,立了碑,建了塔,还叫了僧人管理,但是时间久了,到乾隆年间编撰《福州府志》的时候,都已成废墟了。

  根据《全唐文》《三山志》《福州府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历史上占城进贡团队的进贡路线中,曾经走过福州这条线路,而且贡品中有大象。故福州过去的象园地名,确实就是民间流传的关养东南亚进贡大象的地方。象园的地理位置,以现在的地理方位来说相当于南公园西侧到南公园对面的南岸这一大块地方,即旧进贡厂的南面。象园遗址显示了福州在海丝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的正史和地方文献资料里,记载了占城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中,对国计民生最有影响的一项内容,就是占城的稻子。据文献资料记载:“晚种曰占城(稻谷品种名称,下同),曰白香,曰白芒;通谓之稻。至外县,名色尤多”,“早稻之种有六:曰早占城、乌羊、赤城、圣林、清甜、半冬,而乌羊最佳”。占城这个稻种“又称占禾、早占”,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占城一带。约于唐末、五代初传入中国福建沿海。为旱稻良种。其特点为耐旱,穗长而无芒,颗粒小,不择地而生。又生长期较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中国江南气候较热,淮南地寒,均宜栽种,又可稻麦间作或种双季稻。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两浙、江淮大旱,朝廷遣使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令种莳之”。不久,河南开封、汝州也试种、引种。后在此基础上又培养出许多优良稻种。苏轼有诗云“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足见占城对中国交往之密切,影响之大。

(全文共1831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