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兰和她的135个电子相册 2024年01月18日 本报记者 唐蔚嫱 陈君沂
  

  福利院将刘小兰拍摄的照片打印成册,她有空时会一遍遍地翻看。本报记者 唐蔚嫱摄

  这两天,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刘小兰特别忙碌,因为她的相册集中又有了新内容,她将把今年参加的元旦活动的相片剪成新视频。已经84岁的刘小兰,在入住福利院的6年的时间里,把生活记录都收集保存了下来,并整理成了135个电子相册。

  在刘小兰的宿舍中,记者和她一起打开一个个相册,看到了大家围着过生日、在沙发上读报、在舞台上表演的相片。这些相片既是她的宝贵记忆,也是“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变迁的缩影。

  “我”的相册

  翻到相册集的第一页,“2018年10月19日”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那是第一个相册的更新时间,也是刘小兰来到福利院的第一年。

  电子相册视频里的每张照片,都配上了解说的字幕,如同板报般精心的排版,每一处精致的细节,都足够体现作者的用心。

  “在这之前,我很少用会手机记录生活。”刘小兰说,来到福利院参加了培训课程后,她开始学用智能手机,现在各种扫码支付、网购,对她来说都不在话下,“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到摄影”。

  “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也越来越需要记录美好生活、分享精彩晚年的新技能。”福利院社工朱小冉说,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增设智能手机应用、手机视频剪辑等特色课程,帮助老人们与时俱进,跨越“数字鸿沟”。

  刘小兰真正开始通过摄影记录生活,起源于一次秘密约定。“我们年纪这么大聚在一起很不容易,我想悄悄记录下这些瞬间。”刘小兰说,她与老党员学习小组副组长杨碧瑜私下约定,要将这些幸福时刻整理成相册。

  “刚开始,我拍照只是想留念,还请护工帮我们保密。”后来,刘小兰发现整理相册有着更大的意义。大家看到自己的照片后都非常开心,这个电子相册也从刘小兰自己的“日记本”变成了福利院的“院志”。“院长知道以后非常支持,帮我们把相片打印出来,还帮我们充实照片内容,做成相册。”

  去年除夕,福利院老人们和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交流时,《新闻联播》的画面截图,也被刘小兰收入相册,放在首页,一旁还用笔标上:“有福之州,幸福老人照片”。

  “再过多少年我也忘不了那一天!总书记和我们拉家常、话民生,非常亲切。”刘小兰边说边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总是回忆个没够,每次回想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这几年间记录下的一字一句,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如同一帧一帧定格画面,成了刘小兰最宝贵的回忆。“空闲时,我会一遍遍地翻看。看着这些照片,感觉就像重新经历每一刻,十分有意义。”刘小兰说。

  “家”的相册

  在刘小兰的镜头下,关于福利院风景的照片越来越多。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福利院这个大家庭一点一滴的变化。

  这是一张护工搀扶着老人在树下散步、晒太阳的照片。阳光轻柔地洒在老人的脸上,衬得他的笑容格外好看。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后的一年内,福利院基本完成了“公园式生态养老”的升级改造,户外花园、观景台、休闲广场的增设也为福利院增加了许多“打卡点”。“随着福利院面积的扩大,我相册里的风景画面更加多元了。”刘小兰翻阅着相册说,“大家都更愿意从房间里走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和其他人交谈说笑。”

  不远处,一老一少正坐在凉亭的长椅上促膝长谈,那是孩子来看望父亲。“以前只能在房间里和父母唠嗑,现在可以搀着他们到处走动。福利院景观升级改造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行动的空间。”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甘蔚铭说。

  这是一张老人们在食堂过除夕的照片。白灼虾、比目鱼、佛跳墙、海带排骨汤、太平面……年夜饭格外丰盛。

  “平时的食谱也是‘五星级餐厅’的水平。”刘小兰告诉记者,“每天都是不重样的三菜一汤,大家都对食堂的菜品赞不绝口!”

  值得一提的是,福利院还为患糖尿病或需要补充营养的老人提供定制饮食,新建成的三层食堂大楼更是将就餐人数的上限扩至千人。

  每每看到这个名为“欢庆春节”的相册,刘小兰都心生感激:“福利院为我们提供了特别多美食和个性化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新旧更迭,照片为福利院的每一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证明。正是这些记录,从侧面反映了老人们在福利院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他们”的相册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电子相册中传出一阵悦耳的歌声,那是一节普通的唱歌课,但对62岁的失能老人进术来说,却十分特别。

  “这是进术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她最想学的歌。”刘小兰看着相册里一名坐着轮椅、手拿歌词本、笑容灿烂的老人欣慰地说道,“学会唱歌后,她的变化很大。”

  进术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唱歌,但因为不够自信,过去只能跟着广播小声地唱。加入福利院的唱歌小组后,她得到了学习唱歌的机会。“刘小兰和其他几个姐姐,像母亲一样照顾我,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进术说。

  “进术总是积极参加所有的活动,和我们一起跳手语舞、做手工。”刘小兰告诉记者。在一次次的交流互动中,刘小兰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她变得更加自信了,也更加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这份乐观在时刻感染着她身边的人。”

  刘小兰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个令人动容的瞬间。

  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老人们的变化,也承载着老人们与子女间的无声亲情。

  “这是你妈妈制作的手工花,她说一定要给你看看。”在与方奶奶的女儿通话时,刘小兰分享了多个相册集。相册里记录着方奶奶做手工、晒太阳、与大家聊天的日常。此时,一份母亲对女儿的爱随着相册,飘到电话的另一头。

  “很多老人不方便使用手机,开心和难过都不知道如何与子女诉说。”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小兰开始用照片和视频记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在福利院度过的每一天都很开心,他们也更放心了。”

  刘小兰的电子相册为老人与子女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渐渐地,老人们与子女间的距离更近了。

  像这样的相册还有很多,市福利院老人们温暖互爱的日常都被很好地保存着。正如刘小兰所说,“老人们的照片拍一张就少一张,我们聚在一起就是缘分。”

  相册里,老人们慈祥的笑脸定格,但他们的幸福生活“未完待续”。